1. 首页 > 知识问答

产业融合理论(产业融合的理论与实践要求)

一二三产业融合,简称三产融合,见诸于近几年中央1号文件及地方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各地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也已经成为时髦的说辞。

三产融合,本质上应该是以农业为基础,通过农业生产,将农产品加工并进行综合服务的全链条过程,但三产融合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经常被误认为就是农业+(工业)加工+文旅融合的过程。

 

按照产业融合的理论与实践要求,三产融合应该是要在做优做强做大农业种养业的基础上,导入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技术、农业金融、农业保险、农业大数据等多种服务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价值,进而延伸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产品销售(电商)、农业文创策划等业态。事实上,很多人理解的三产融合都割裂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联系,而根据我多年的乡村规划工作实践来看,三产融合是在每个产业每个发展阶段都互相渗透、相互融合的。

具体来说,一二产业的融合,是利用农业工程技术、装备、设施等所谓传统第二产业,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发展高效农业、现代农业,并将第一产业的农产品转化为工业加工产品。更深层次地说应该是二产利用一产的优质农业产品作为原材料,通过更好的技术、工艺、设备、仓储手段加工更为优质、健康的农副产品,甚至加工成为工业产品、工业原料等。一二产融合比较好的国家有美国、日本。

 

例如某水稻生产企业或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大米作为原材料,通过各种技术工艺、设备将稻谷(或稻米)加工成大米、米粉、粽子、年糕、米酒、饲料等,不但消化了农业生产的大量过剩产品,还加工出各种特色风味食品,实现了收益增值。 一三产业的融合,则是服务业向农业渗透,通俗的理解都是利用农业景观和生产活动,开发乡村休闲旅游、农业观光、农庄美食,但这绝对是盲人摸象,片面曲解了一三产业融合的本义。

不可否认,农业生产嫁接旅游休闲产业只是一三产业融合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需要生产技术、金融保险等服务的支持,一产才能做大做强做优,单靠旅游休闲产业,不可能带来太多的融合促进作用,这才是一三产融合的要义。否则所有农业企业都指望旅游休闲产业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是不切实际的,实践也证明了很多农业企业因为误解一三产业融合的本义,而导致主业农业产业失败。一三产融合做得好的有日本和中国台湾。

 

例如某企业种植1万亩水稻,生产过程需要种子、化肥、农药及相关无人机喷药、机械化收割技术等服务,而这些生产都需要资金启动,还要考虑天灾、虫灾等因素确保收成,继而引入农业金融、农业保险来降低生产风险。最后种植出来了1万亩水稻,需要收割、烘干、加工、仓储、物流,既有农业生产工序,又有工业加工工序。这样一二产业融合才算完成。 二三产业的融合,是二产向三产拓展的工业旅游、产品包装、产品销售、产品品牌打造。仅仅理解为以工业生产过程、工厂风貌、产品展示体验为主要参观内容开发的旅游活动只能作为产业融合的一个补充,同样无法促进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二三产业融合,在二产加工结束后,产品进入市场需要产品包装、产品销售(电商)、产品品牌打造、数据核验,甚至同样需要金融、保险支持产品生产、产品销售,才能真正实现二三产业的融合。日本、美国、以色列、法国二三产业融合的都是值得学习的。

 

这一点可以说是整个三产融合的核心,因为在新的技术、设备条件下,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智慧化生产了大量过剩农副产品,如果不将这些过剩农副产品进行工业化加工,而卖不出,三产融合其实就是失败。

一二三产融合,在纵向上,打通农业的全产业链,推动产业向后端延伸,向下游拓展,通过科技支撑,推动农业现代化,推动大宗农副产品,由卖原材料产品、生鲜产品向卖品牌、卖加工产品转变,推动产品增值、产业增效。

一二三产融合,在横向上,促进农业与人才、资本、技术、市场、资源要素、休闲旅游、文化创意进行跨产业配置,转变传统小农经济发展思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