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经济学前景理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期望值理论”,说的是一种风险的结果可能带来的平均收益(即期望值)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简单来说,就是计算各种不同决策选择的期望货比收益,然后进行决策。另一种是“期望效果理论”,说的是计算各种不同决策的期望效用,然后进行决策。
这两个理论都有其理论适用性,但是随着经济学的发展,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行为经济学家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前景理论”来解释人们如何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策。
简单来说,前景理论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叫“价值”,就是人们如何评价一个结果。在价值评定的过程中,人们主要有三个特点,即前面介绍的“参照依赖”(我们做决策时,如何找一个标杆?)、“损失厌恶”(损失厌恶就是不想“失去”,让痛苦升级而采取的行为)“禀赋效应”(禀赋效应: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和“敏感度递减”。另一部分叫“决策权重”具体可参见(有时候百万分之一和百分之一没有区别),就是人们如何看待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客观概率相比,人们倾向于低估高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同时高估低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现实生活中,任何决策都会有好几种可能的结果,而人们对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会有不同的认识,这样,人们会综合各种结果的“价值”和每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即心理权重)来评价这一决策的优劣,并从所有决策中选择自已认为最好的作为自己的最终决策结果。
这就是前景理论的主要内容,后期我们分享行为营销经济理论,会有更多精彩的营销案例给大家分享,没有那么枯燥无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