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风险评估主要内容包括(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

近日,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试点工作的通知》(国疾控综监督二函〔2022〕50号),要求试点地区的用人单位可自行或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完成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形成《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报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每三年开展一次。期间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接触水平和接触人数以及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等发生重大变化,用人单位应重新进行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并报送《评估报告》。新建的用人单位应在正式投产2个月内完成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并报送《评估报告》。

对于试点地区有哪些,发文明确是由各省份根据辖区职业病防治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职业病危害以及职业病防治工作实际情况确定试点地区。其中矿山、冶金、建材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领域以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用人单位相对集中的地区要基本覆盖。

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三项内容:

一是开展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根据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接触水平、接触人数等指标判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分为Ⅰ级、Ⅱ级、Ⅲ级。。

二是开展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分级。通过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自查确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等级,分为A级(90-100分)、B级(70-89分)、C级(70分以下)。

三是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用人单位根据职业病危害风险和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分级结果综合评估,得出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类别,分为甲类、乙类、丙类,其中甲类风险最低,丙类最高。

以下是三项内容的具体方法:

一、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根据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接触水平、接触人数等指标进行判定。

一、指标界定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

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分为严重和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

1.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高毒物品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

(2)石棉纤维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以上粉尘;

(3)已确认对人致癌的化学有害因素(GBZ 2.1中标注“G1”的物质);

(4)电离辐射(除外Ⅲ类射线装置、Ⅳ类和Ⅴ类密封源、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及予以豁免的实践或源);

(5)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

2.上述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外的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的特定时间段内实际接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本文件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分为符合和不符合。

(三)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

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分三类,分别为接触人数9人及以下、10~49人和50人及以上。

二、风险分级方法

按照《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见附表1-1),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等级,Ⅰ级风险最低,Ⅲ级风险最高。

附表1-1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

职业病危害

因素性质

接触水平

接触人数(人)

≤9

10~49

≥50

一般职业病

危害因素

符合

Ⅰ级

Ⅰ级

Ⅰ级

不符合

Ⅱ级

Ⅱ级

Ⅲ级

严重职业病

危害因素

符合

Ⅱ级

Ⅱ级

Ⅲ级

不符合

Ⅲ级

Ⅲ级

Ⅲ级

注:用人单位同时存在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和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时,依风险高者判定。

三、风险分级步骤

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或定期检测与评价报告,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和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调查,填写附表1-2。

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进行风险等级判定,填写附表1-3。

 

附表1-3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判定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

性质

接触水平

接触人数

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判定

一般

符合

 

 

 

不符合

 

 

严重

符合

 

 

不符合

 

 

 

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自查方法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自查内容、方法。

一、自查内容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状况通过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自查进行分级。职工总人数100人及以上的执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自查表》(附表2-1),共12类,68项内容。职工总人数100人以下的执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自查表》(附表2-2),共12类,22项内容。

二、自查方法

(一)通过查阅文件、资料和现场核实等方法对职业卫生管理状况进行检查。自查中发现有关内容为不符合时要及时改正,不能及时改正的,要制定改正计划和方案并组织落实。

(二)分值计算。

1.依据检查项目在职业卫生管理中的重要程度,即对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影响程度,检查项目分值采用五档制,即关键项(★)、20分、15分、10分和5分。

其中关键项为否决项,不计入分值,关键项不符合直接评估为C级。

2.自查内容为“符合”得满分,自查内容为“基本符合”得一半分(满分的50%),自查内容为“不符合”得0分,合理缺项不得分。

3.最终得分采用百分制对所得分值予以标化,标化得分=实际得分/满分分值×100,实际得分和满分分值均为不含合理缺项项目的分值总和。

三、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分级

根据用人单位自查最终标化得分值,将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分为A级(90-100分)、B级(70-89分)、C级(70分以下)三个等级。本年度被评为健康企业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可直接评为A级,同时自查为A级的用人单位可以优先被评为健康企业。

这个具体评分表内容太多,感兴趣的朋友可留言获取。

三、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方法

用人单位根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和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分级结果评估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类别,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三类风险,其中甲类风险最低,丙类风险最高。具体方法如下: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方法

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等级

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A级

甲类

甲类

乙类

B级

甲类

乙类

丙类

C级

乙类

丙类

丙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