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自然因素有哪些(常见五大自然因素给鱼获带来的影响!)

说到钓鱼,每个钓鱼人都想着每次出钓都能获得更好的鱼获,刷新自己的记录,两三钓友聚在一起,就能滔滔不绝的讨论过往钓鱼的精彩时刻及钓鱼技巧。如何才可以在出钓获得更加好的鱼获,才不做到“空军”行呢?下面我们来给大家说说5大自然因素对钓鱼造成的影响,在出钓的时候,利用好鱼类的习性,提高自己的渔获!

一 、水温

鱼的习性是和水温密切相关的;鲢鱼、草鱼,鲢鳙,鲤鱼等大多数鱼类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0度;罗非等热带鱼类适宜生长的温度则为7-20度;而铜锣,法罗等冷水性鱼类适宜生长的温度为7-20度;如水温高于或低于鱼类的适温范围,就会减少运动,停止觅食。

二 、气压

在外出垂钓中,如果遇到气压下降造成闷热的天气,我们甚至可看到水上的波纹,鱼在四处游动。往往从而误以为鱼多活跃,但实际是由于水中气压低融氧稀少,鱼儿在水中感到不适,为了得到必要的氧气,纷纷游到中上层进行呼吸,在此刻进行垂钓就会收获稀少。所以垂钓过程中,应选择气压高的天气垂钓适宜。

三 、风向

钓鱼重要的因素必定少不了天气的影响,例如大风天,一般情况下,刮三级以下的东风、东北风、东南风不论白天或夜间均有利于垂钓。刮南风、西南风时,除夏天的早晚、冬天的中午外,其他季节不利于垂钓。刮西风、西北风、北风,只有在夏天雨后且风力不大时才有利于垂钓。

无风的天气进行垂钓是最好的,相对2-3级的小风使人感觉舒适,鱼儿也十分活跃这时进行垂钓是最为合适的。

四 、水色

水色在鱼类的生活中起到十分至关必要的作用。外出钓鱼平常观看以下几点与水色就可大致判断水中鱼的咬口情况。

海洋颜色一般为浅蓝;近海河水交接处,水色为浅蓝色,淡黄色和青黄色;不少湖泊是伴随着季节而更变水色的,这主要是水中浮游生物繁殖消长与泥土悬浮的因素造成的;而池塘的水色则大部分因施肥关系而变的,春季大多变绿,夏季油绿,秋季褐绿,冬季则变淡。水色间接的反应水中鱼口,水质状况等情况,对垂钓前观察有不可缺少的用处。

五 、天气

很多钓友出钓,都是提前观看天气后,进行选择是否出钓,钓深浅,钓位的选择等安排。那你知道具体哪些天气是适合出钓的呢?

久晴初雨、久雨初晴、雷阵雨之后,毛毛雨细雨,风平浪静,风和日丽,凉爽宜人的天气都最为适合出钓。一天中不冷不热的天气全天可都进行垂钓,烈日炎炎的天气则建议钓早晚适宜。

以上为大家详细说明影响钓鱼最为常见的5大自然因素;当然,因水位下降或人为因素等也都能对鱼获造成影响。钓鱼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还需要更多在垂钓中提升学习技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