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黎说税2023年第47讲:说税收,谈风险,讲政策。今天说说长期债券投资的税会业务问题。一、概念及科目核算内容。1.概念。长期债券投资是指企业为了获取高于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的利息,准备长期(在1年以上)持有的债券投资。2.科目核算内容。“长期债券投资”科目核算企业准备长期(在1年以上)持有的债券投资。企业应按照债券种类和被投资单位,分别就“面值”“溢折价”“应计利息”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持有的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成本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的本息。二、财务核算业务。(一)购入债券业务。1.购入债券作为投资。(1)溢价业务。借:长期债券投资—面值,借: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贷:银行存款。(2)折价业务。借:长期债券投资—面值,贷: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贷:银行存款。2.价款包含利息的业务。(1)溢价业务。借:长期债券投资—面值,借: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借:应收利息,贷:银行存款。(2)折价业务。借:长期债券投资—面值,借:应收利息,贷: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贷:银行存款。(二)持有期间的应收利息业务。1.分期付息、一次还本业务。在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长期债券投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借:应收利息,贷:投资收益。2.一次还本付息业务。按照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券投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借:长期债券投资—应计利息,贷:投资收益。(三)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应分摊的债券溢折价进行核算。1.溢价业务。借:应收利息,贷: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贷: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2.折价业务。借: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借: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贷:应收利息。(四)投资到期收回业务。借:银行存款,贷:长期债券投资—面值,贷: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贷:长期债券投资—应计利息,贷:应收利息。(五)处置业务。借:银行存款,贷:长期债券投资—面值,贷: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贷:应收利息。同时,按照其差额,贷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六)实际发生的损失处理。借:银行存款,借:营业外支出,贷:长期债券投资—面值,贷: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三、涉税分析。(一)投资成本。1.长期债券投资应按照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作为成本进行计量。2.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作为购买价款的组成部分计入投资成本。(二)在持有期间发生的应收利息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按照合同约定的债权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利息收入的实现,企业利息收入金额按照合同名义利率(即债券票面利率)计算确定。(三)到期及处置业务。1.长期债券投资到期,企业收回投资,应当冲减其账面余额。2.处置时,处置价款扣除其账面余额、相关税费后的净额,应当计入投资收益。3.企业取得的债券转让收入,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非货币形式体现,除另有规定外,均应一次性计入确认收入的年度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四)国债业务。1.企业持有的国务院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2.企业转让或到期兑付国债取得的价款,减除其购买国债成本,并扣除其持有期间的国债利息收入以及交易过程中相关税费后的余额,为企业转让国债收益(损失)。企业转让国债,应作为转让财产,其取得的收益(损失)应作为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纳税。3.企业在不同时间购买同一品种国债的,其转让时的成本计算方法,可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选用一种。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改变。(五)债权投资损失应出具的相关证据材料。企业债券投资损失应依据投资的原始凭证、合同或协议、会计核算资料等相关证据材料确认。下列情况债权投资损失的,还应出具相关证据材料:1.债务人或担保人依法被宣告破产、关闭、被解散或撤销、被吊销营业执照、失踪或者死亡等,应出具资产清偿证明或遗产清偿证明。无法出具资产清偿证明或遗产清偿证明,且上述事项超过3年以上的,或债权投资(包括信用卡透支和助学贷款)余额在300万元以下的,应出具对应的债务人和担保人破产、关闭、解散证明、撤销文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证明或查询证明以及追索记录等(包括司法追索、电话追索、信件追索和上门追索等原始记录)。2.债务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企业对其资产进行清偿和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应出具债务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证明、保险赔偿证明、资产清偿证明等。3.债务人因承担法律责任,其资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的,应出具法院裁定证明和资产清偿证明。4.债务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提出诉讼或仲裁的,经人民法院对债务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债务人和担保人均无资产可执行,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或终止(中止)执行的,应出具人民法院裁定文书。5.债务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提出诉讼后被驳回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的,或经仲裁机构裁决免除(或部分免除)债务人责任,经追偿后无法收回的债权,应提交法院驳回起诉的证明,或法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证明,或仲裁机构裁决免除债务人责任的文书。6.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债权,应提供国务院批准文件或国务院同意后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文件。(六)企业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资产损失,需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105090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不必报送资产损失相关资料。企业资产损失相关资料应当完整保存、备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七)下列债权不得作为损失在税前扣除:1.债务人或担保人有经济偿还能力,未按照偿还的企业债权。2.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各种形式、借口逃废或悬空的企业债权。3.行政干预逃废或悬空的企业债权。4.企业未向债务人和担保人追偿的债权。5.企业发生非经营活动的债权。6.其他不应当核销的企业债权和股权。四、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一)利息收入确定上的差异。1.会计账务处理上,如果企业按照高于或低于债券面值的价格购入长期债券投资时,需要在投资持有期间逐期分摊溢折价金额,作为投资收益的调整。2.在税法上,企业利息收入金额按照合同名义利率(即债券票面利率)计算确定。(二)投资成本的力量上存在的差异。1.会计账务上,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会计规定单独确认为应收利息,不计入投资成本。2.在税法上,作为购买价款的组成部分计入投资成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