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驶入快车道,数字技术作用于产业互联网加速催化各行各业的产业创新。2023年,实体经济地位将愈发重要,探索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的方向,将充分体现数字技术对实体产业的赋能作用,推动实体产业结构升级和价值释放。易观分析对2023年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洞察如下:
在金融行业来看,金融新基建的赋能作用不仅体现在对实体经济的血脉疏通,同时能够对企业的效率、体验、风险控制、信用建设、生态合作等方面形成助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金融体系实现自身结构调整,构建坚实的金融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供给能力。2023年,金融服务实体的意愿更加坚决,产融结合将进一步纵深,重点将突出体现在保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上,可以期待一批创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工具的出现。其中,绿色金融将迎来转型关键期,金融杠杆和数字技术创新作用绿色发展,除贷款、债券等成熟产品外,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等产品和服务规模将显著扩大,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将加快出现,形成与绿色金融相适应的融资体系与风控体系。
支付体系建设方面,产业支付与产业互联网的强耦合性将使支付数量级倍增,国家背景支付通道将重构产业发展支付底座,数字人民币B端场景有望规模化落地,助力企业提高结算和资金周转效率、缩短履约周期,进而实现整条产业链的降本增效。
投融资体系建设方面,国有资本运作与非银金融机构转型加速,使投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的稳定器和产业引领作用凸显,促进创新资本形成;证券公司对实体经济赋能力度将明显增强,直接融资占比将继续提高,形成对间接融资的有效衔接和互补。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是当前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产业的成长与扩张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同样,金融资本只有与产业进行深度的结合与协同发展,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资金优势。在新常态下,深化产业与金融资本融合,达到“产”和“融”二者良性互动融合发展,对于助推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产融结合的理念与政策渊源
产融结合是指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为促进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运用金融资本工具等多种形态,使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不断融合,从而提升资本运营能力和水平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产业与金融相结合的资本化升级。这种融合包括资本联系、资产证券化形式等,并由此引发的二者在人力、资本、信息等方面之间相互渗透与融合。产城融合模式具有相互渗透性、高效性、互补性、双向选择性等特点。
产业与金融之间相互融合的关系,从主体资金的流向来看,通常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产到融”,这种方式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进行渗透,通常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为了实现自身更快速发展而参股或者控股金融企业。典型案例如以轮船航运起家的招商局在发展过程中发现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支持,所以它创办或者新办了许多与产业相结合的金融业务。招商局通过借助一系列资本化手段,现已发展成为集银行、证券、资本、保险、港口、物流、航运、地产等为一体的多元产业板块。而另一种是“由融到产”,这种情况下金融资本从战略角度出发,在实体产业中选择性地控股某些实体产业进行投资或布局,形成金融和产业结合,而不是纯粹地入股、获取平均回报。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扶持,发达的金融服务对加速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金融产品也日益丰富,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也不断提升。金融业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不断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切实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但是,最近几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脱实向虚”的现象不容忽视。
2017年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做好金融工作,要把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及薄弱环节,从而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同时指出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要坚持质量优先,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风险可控。并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约束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新时期我国金融工作的基本要求,对衡量金融创新以及深入推进金融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首先需要对金融的功能进行系统正确的理解。现代金融也具备越来越多的功能,不同类型的金融功能分别对应着不同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式,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所需的金融功能也有一定的差异。当前,我国正面临稳增长、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一系列战略任务,金融业需要加快创新改革,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应积极支持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动响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战略部署,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