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利率拐点显现,锚定资产定价核心。疫情期间海外央行扩表的行为,最终在2022年形成了“缩表”以及“交易通胀”的逻辑。但随着通胀缓和,2023年美欧央行货币收缩将走向尽头,市场的核心矛盾转向“交易衰退”。在此背景下,美债、德债、欧债等收益率近期已出现拐点,预计这将成为2023年全球资产定价的核心逻辑。
02
全球宏观走向衰退,中国经济错位修复。不同于2022年的宏观背景,2023年全球经济走向衰退,中国经济“错位”修复,强预期和弱现实形成反差,扩内需与促改革或将主导2023年。预计“宽货币”环境依然持续,“宽信用”征途一波三折。
03
解构债券的“四轮驱动”。影响债市的两个“主轮”:一个是名义经济增长,另一个是货币供需缺口。前者受制于通货膨胀和实际GDP的增长;后者依赖于广义货币M2和存量社融(代表实体融资需求)的增速差异。两个“副轮”:一个是资金配置力量,主要看交易资金和配置资金的变化;另一个是外资的增量,主要看中美利差的变动。
04
债市核心驱动之一:通胀依然收敛,增长尚待时日。债券市场,“通胀无牛市”一再被市场验证。但过去几个月,无论是CPI亦或是增长显示的需求情况,均显示出一定的疲弱情况。稳增长需要地产和消费的发力,然而疫情影响的短期困局依然存在。因此,宏观基本面和通胀对利率的反弹形成“天花板”,成为债券市场企稳的基础。
05
债市核心驱动之二:剩余流动性依然充裕,宽信用征程一波三折。目前M2(代表货币供给)与社融(代表货币需求)之差的剩余流动性依然充裕,货币条件也不支持率显著走高。相对而言,参考不同国家在疫情政策放开后信用扩张的过程,宽信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目前谈拐点亦为时尚早。
06
债市核心驱动之三:从“资产荒”驱动到理财赎回负反馈。2018年以来,资管新规之下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使得不断加大对于债券市场的配置;2022年以来的“资产荒”则进一步使得债券市场收益率压倒历史低位,导致应对利率的风险降低;而11月以来理财产品的赎回,给市场带来负反馈,未来产品申赎行为将更加普遍,但主要是放大波动、不影响利率趋势,不宜过度定价,最终要回归对债市的“基本面”判断。
07
债市核心驱动之四:海外利率拐点提升国内货币独立性,但汇率反弹对债市“此消彼长”。中美利差等内外部压力的缓解,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汇率对货币政策形成的掣肘,但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从“宽货币”向“宽信用”的转变,使得汇率反弹对债市的影响“此消彼长”,一方面,汇率反弹减轻了外资流出的压力,但另一方,基本面对债市形成压力。
08
债券市场“不破不立”,2023有望开启“新周期”。如果没有本轮调整,明年的债市或许犹如螺蛳壳里做道场,越走越逼仄;而随着理财赎回负反馈充分释压,未来的债市有望如长江穿过三峡,越走越开阔,2023或比2022好。
09
重视周期,审时度势,长期布局。若从配置角度考虑,债券是盛开在时间枝头的玫瑰;若从趋势角度考虑,短期会徒增几许烦恼,调整过后反而是较好的布局时机。
10
固收+:从“听起来香”到 “真得香”。当下经济仍偏弱,货币政策仍需精准发力,流动性或将维持宽松,债市经历近期的调整后中短端的配置价值显著。同时,股票市场估值在历史底部区域。2023年,纯债防守有余,权益进攻有度。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富国基金不保证基金投顾组合策略一定盈利及最低收益,也不作保本承诺,投资者参与基金投顾组合策略存在无法获得收益甚至本金亏损的风险。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基金投资顾问机构存在因试点资格被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