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光伏银浆深度解析(股价1年大涨533%)

在碳达峰大背景之下,衍生出能源结构的转型已经成为各国未来数十年的重要发展目标,其中以阳光转换电能的能源转型路线已经成为全球主流的可再生能源主体,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光伏发电已经成为最有优势的能源形势!

 

根据光伏行业的预测来看,未来3年全球每年新增的光伏装机容量有望达到330吉瓦,逐渐成为全球新增的电力装机绝对的主流。

但是笔者认为,这种预测是绝对的偏保守派,而另一方面,隆基的李老板则更倾向于乐观,其明确表明,未来十年全球每年新增的光伏装机容量将会达到1500-2000吉瓦,并且持续连续数十年才能对能源结构的转型形成有效的支撑。

如果以去年的装机规模来对比,将会是一个十倍的空间!

其实原因很简单,全球各国碳达峰的预期不断提升,而可再生能源的政策目标也不断提升,将会直接推动光伏产业链的需求增长,从而进一步的确定光伏行业未来快速发展的空间和目标,所以这将会是未来数十年极具确定性的行业赛道。

只是说目前绝大部分人的格局并没有打开,换句话说,就算按照行业预测的每年新增几百吉瓦,对于全球的能源转型也是无济于事。所以笔者认为,李老板的观点是站得住脚的。

其次笔者也做个一个小的调研足可以印证这一逻辑,最近两年,全国新建了多座高铁站,其实这些新建的高铁站中几乎全部配置了光伏发电,不仅可以满足自身用电需求,并且还可以将剩余的电能输入电网,而这种趋势在未来也必将成为强制性的配置。

 

从光伏产业链来看,受益光伏新增装机的市场需求影响,呈现出一种自下而上的需求传导,虽然都受到需求的推动,但是从领域来看则大不同,虽然下游需求强劲,但是从行业来看,最为赚钱的则是上游的硅料商。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未来光伏行业的发展必然是大,薄,双面的趋势,而技术路线也必然会更新迭代,目前整个市场对于光伏技术发展的路线已逐渐清晰,其中以N型为代表的TOPCon与HJT技术路线有望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路线。

 

导电银浆是光伏电池制造中的关键原材料,它不仅会直接影响电池的转换效率,并且还会对组件的输出功率产生影响,甚至对电池的技术革新与发展形成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需求来看,以N型TOPCon电池单片为例,它的需求量要比P型电池的银桨用量高出1.5倍,而N型HJT电池单片低温银桨的需求用量将会是P型电池的2.5倍。

 

笔者认为:

未来数年,N型TOPCon电池与HJT电池将会成为光伏行业新增装机的主流,N型电池的快速渗透也将会直接推动单瓦银桨用量的攀升,在下游需求强劲的趋势下,电池制造产能必然将会大幅扩产,从而对银桨的市场需求形成有力支撑。

 

2020年6月18日,公司成功冲刺二级市场,上市之后颇受市场追捧,仅仅1年,公司股价大幅上涨高达533%,为何公司颇受追捧?

●主营业务解析

以2022年1-6月为例,光伏导电银桨营收14.62亿,占比87.55%,材料营收2.06亿,占比12.33%,导电粘合剂营收190.3万,占比0.11%。

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出,占据公司主要营收和利润的支柱其实就算晶硅太阳能电池用的导电银桨,其实导电银桨也是未来实现光伏电池提效降本的关键核心材料,叠加N型电池未来的发展趋势,市场也给予了它极大的发展预期。

 

从营收来看,由2015年的3212万增长至2021年的28.14亿,复合增速高达89.46%。

从产品端来看,经过技术和产品创新,公司完成了多轮产品的迭代升级,虽然目前银桨的出货依然是P型PERC电池为主流,但是适用于N型TOPCon、IBC电池导电银桨已经具备了大规模量产的能力,并且占比持续提升。

其中应用于N型HJT电池的低温银桨也已经实现了小规模量产的能力,并且在半导体领域的导电粘合剂也开始从小型客户向中大型客户过度。

 

从盈利能力来看,自2015年的亏损503万至2021年的盈利9394万,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但是从今年上半年来看,虽然营收16.70亿,同比增长19.71%,但是净利润水平却是下滑59.35%至2775万。

我们不难发现,自2020开始,导电银桨毛利率开始逐渐下滑,由13.3%一路下滑至今年上半年的8.25%,因为银桨这个领域毛利率并不是很高,叠加最近两年硅料等上游原材料的价格高涨,电池厂商对于辅材的采购成本诉求强劲,为了维持市场占有率,公司并没有大幅提价,只有牺牲毛利来保市场占有率。

其实从中不难发现,P型电池银桨其实并没有议价权,所以未来的看点就在N型电池的银桨,因为N型电池银桨的需求量不仅明显增加,并且导电银桨的毛利率也明显高于P型电池银桨,一旦N型快速放量,则公司利润水平将会获得明显改善。

 

银桨的主要原材料,银粉,玻璃氧化物,有机树脂,有机溶剂中银粉的成本占比最为明显,也是银桨四大主材中成本最贵的一种,可以说白银银粉的价格波动对公司毛利率有着重大的影响,因为公司目的的定价方式就是在银价的基础上加收一定比例的加工费。

在银桨的制备过程中,银粉的成本占比高达90%以上,而目前国内银粉企业并不多,其市场份额仅为3成,目前公司主要的银粉主要依赖于进口,但是就在今年7月,这一格局有望被打破。

7月中旬,公司披露,将新建年产5000吨硝酸银,2000吨金属粉,200吨电子级桨料产能,建设周期3年,此举印证公司即将向上游银粉展开布局,并且有望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

从未来来看,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布局,2000吨金属粉产能一旦正式投产,公司在原材料成本控制方面将会得到有效的控制,毛利率水平有望获得明显提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