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是伴随人类经济发展而诞生的产物,从最早的贝壳一类的一般等价物,到现在各国不同的纸币、数字货币;它们都承载着一定的经济价值,以此交换商品。
那么总有一些人,会做一些“盗版”的工作,将自己运用各种非法手段制作出的假币,流通到市场,混淆视听。当然,目前科学验证假币的方式比较多,基本扼杀了假币的流通。
现代的货币有验钞机等一系列科学的验证方法,那么中国古代并没有如此发达的科技,为何古代银票就一张纸,却没人造假,你看上面那一行字是啥?
古代银票的设计者们心思是很巧妙的,除了印刷银票自身所代表的钱数,在旁边还有一行极其精密的小字,这排小字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止有人造假。
这一行特殊的字,非常的小,小到在银票上基本看不清它写的内容,同时,这些字的数量也很多,看起来非常密,这就为复制增大了一定难度。
更何况这些密集的小字并不是写上去的,是由专业的雕刻大师先将底版雕刻出来,之后印在相应的银票位置。
由于这些雕刻大师大多集中在宫廷,为朝廷服务,因此不可能到民间为其他人服务。
而且每张银票上的雕刻文字笔迹还不尽相同,因为制作这种银票小蚊子不可能只有一个工匠,大量的工匠会形成不同的印体,基本上核对之时只要详查刻印痕迹,也就真假立显。
实际上,从银票生产出来那一刻,就注定它不可能被盗版商复制出来,它的每一步制作过程,都十分精细,巧妙。那行小字是最有力的防范措施,但并不是唯一的措施。
从制作到银票使用,经历了很多“防伪”措施。
古代银票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一种必然产物,只要经济发展,就一定需要轻快便捷的等价物,没有人会携带太多银子,古代人不全是武功高手拿不动太多,而且随身携带太多也不安全。
因此中国最早的纸币诞生,即北宋年间出现的交子。那个时期的交子并不是政府设置的官方货币,而是一种民间产物,仅仅只在民间的钱庄认可与流通。
所以那个时期的纸币交子也具备银票的兑换作用,因此也交子也为银票,但从目前的角度纸币和银票是有区别的。
由于北宋商品经济发展比较迅速,这种银票的使用范围与规模逐渐扩大,借用银票的商人越来越多。发行这个民间银票的钱庄开始扩展自己的业务,从银两的储存单位变成了银行一般的汇兑机构。
当时的钱庄并没有当前银行的管理经验,所以就衍生出了银票和银子不对等的情况,资金链开始断裂,并且时不时还会出现一些冒领的情况出现,以上的原因导致钱庄信誉低下,最终面临的,只有破产。
在这个时候,政府了解到这种纸币的作用,于是将这种制作纸币收归到政府,并且开始对民间产生限制;制作权利收归政府之后,银票的防伪措施才正式提上日程。
经过朝廷的设计,制作,层层程序,大概到了宋仁宗时期,银票正式由官方发行,并逐步流通到了全国各地。为了避免与民间交子一样的败亡道路,政府在制作时采取了大量的防伪措施。
- 1.专业纸张
银票的制作用纸可不是随便地选取的,它是采用特定的纸张,一般都是把川纸作为银票的制作用纸。这种纸张成本十分高昂,制作工艺复杂,是一种宫廷专用的特纸,民间根本没有。
这也就是官方生产银票的第一层防伪标识,因为这种纸最直观的反应就是触感和其他纸张完全不同,民间想要仿造也不是很容易的,所以想要仿造纸这一关就过不去。
如果你侥幸造出了这种纸张,官方还有第二层防伪措施。
- 2.特殊夹印
在制作银票的过程中,不仅有特殊纸张,还会在特殊纸张中,设置一条官方特有的防伪线,这种防伪线的制作是官方独有的技艺,民间根本没有如此精细的技艺。
- 3.特定花纹
银票用纸除了防伪线,还有特定的花纹,这个花纹的样式,形式,特点等多个方面,都是官方规定好的,官府制作者们在朝廷的支持下,制作出的花纹非常精巧,难以仿造。
基本上,这两关就打败了所有的仿造者,当然,民间多奇人,也许会有那一小些牛人,可以侥幸仿造出防伪线。没关系,官方还有其他的防伪工作。
- 4.极快的更新换代
当今的手机更新换代很快,古代的银票也不例外,官方所造银票一般一到两年便会改版,全部重头来过,包括版式,样式,而且还会把之前流通的旧银票收回销毁。
仿造需要大量的时间,可是官方这种更新速度,不要说研究了,就是让你仿造时间都不够,自然无人可以尝试。
- 5.一行专用的防伪小字
这就是上述中,提到过的那行小字,这就是为了防止那些特殊的民间高手经历了层层步骤,仿造出极其相似的银票时,这一行小字便会发挥决定性作用。
当然,如果你已经具备以上所有的仿造能力,那也就不需要进行仿造了,因为古代更加崇尚“行行出状元”,基本上一行精,是不会过于窘迫的,因此很没有必要。
再加上,古代政府的法律并不是空设,针对于这种牟取私利的盗版行为,这是封建地主管理者们深恶痛绝的,因此一旦抓到这种假冒伪劣的行为,基本上面临着死刑。
南宋时期,就曾出版《伪会子法》,详细规定如果敢于造假,就会直接处斩。
元朝更加直接,你敢伪造,好!株连九族,举报者还有重赏,所以伪造者总要衡量一下,九族和一张银票哪个合适。
我们今天也曾经有过仿造假币的笑话,某某男子用了二十万造出了十七万假币,这就是典型的不明事理了。
天下没有白得的午餐,想要堂堂正正的花销,还是要用自己的努力换取,不然最终会害人害己。
对中国古代银票的防伪工作,您还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