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英国为什么要脱欧(关于英国人脱欧的原因)

市是由投资者捧起来的,投资者是人,寿命有限,而牛市也一样,不会永远存在下去。甚至有的时候,牛市会以一种壮烈又血腥的方式走向破灭。问题是,投资者永远不知道,若股票连续几天赔钱,什么时候不过是暂时的下探(抑或是某些股民补仓的机会),什么时候又

这两天,英国脱离欧盟的事情刷爆了中国的网络世界和朋友圈。咱不少国人也都想通过评论吐槽两句这件事,来显示自己的格调。然而,英国人又怎么看待自己为啥要脱欧的事情呢?甚至——他们为何当年要加入欧盟呢?今天,耿直哥就给大家推荐一部BBC在英国脱欧公投之前拍摄的一部纪录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英国人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这部名为《欧洲,“他们”还是“我们”》的纪录片总共2个小时时长,而耿直哥在过去这个周末就专门花了两个小时看完了这部纪录片——说实话,我感觉这部纪录片非常有趣,很值得一看!因为你不仅可以学习到英国和欧洲过去半个世纪纠结的历史,还能感受到英国和其他欧洲大国中那种爱恨相交的关系...

我会在文章的最后告诉你在哪里可以看到这部有中文字幕的纪录片。但在那之前,我想和那些可能没时间看的朋友们,简单讲讲这部纪录片都讲述了哪些关于英国与欧洲的故事——特别是为啥英国要离开欧盟,以及为啥他们之前要加入欧盟。

对于后者的答案,纪录片的前1个小时之内给出了充分的讲解:其实吧,欧洲共同体这个概念,起初居然是英国人提出来的,而不是百度百科或是维基百科会告诉你的法国政治家让·莫内以及前法国外长罗伯特·舒曼。

而这位英国人,正是英国二战时期最著名的铁血首相丘吉尔!其实早在法国被德国干翻之前,他就提出要先让法国和英国融合成为一个超级国家,共同抵抗外敌。然而这件事因为法国的沦陷而搁置,二战结束后又因为这个“理想”涉及两国货币的“统一”这个涉及国家最核心主权之一的问题,而再度泡汤...

之后,才是法国人开始拉着一票同为欧洲【大陆国家】的小伙伴们,开始走上了以“欧洲共同市场”为基础的欧洲融合之旅....

可恰恰是因为这件事如今已经是法国人张罗的,而不是“高贵”的英国人。于是英国人根本没有兴趣跟法国人玩——即便法国当初很希望英国加入,一起决定欧洲命运...

(这位1955年英国的外交部长如今挺后悔的...)

甚至当时的英国人还认为,自己强大的国家和遍及全球的利益网,都令自己无需屈尊加入这个法国人发起的俱乐部。加入反而会意味着大不列颠将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将失去自己1000年的历史...

直到几年后,英国人见到他们两次世界大战的老对手德国人,开始通过欧洲这个“共同市场”获利颇丰,经济快速崛起时,英国人才感到了焦虑——他们不希望德国崛起,害怕这可能会再次唤醒德国称霸欧洲的野心。

于是,“日不落帝国”开始转变思维,希望加入这个欧洲的“共同市场”,从而遏制德国的影响力。可讽刺的是,法国总统戴高乐却拒绝了英国的请求,甚至还报复性地嘲讽英国人说:就你们那个海岛国家,想要加入我们这个大陆国家的“俱乐部”?再努力几年再说吧...

这番话严重伤害了“傲慢”的英国人的自尊心。但他们还是选择吞下了这只法国送来的苍蝇,开始为了加入欧洲“共同市场”而努力改革,甚至还为了获得法国的允许,怒拍接任的法国总统蓬皮杜的“马屁”——请他吃了最美味的英国菜....(Excuse me?)

最终,英国人终于于1973年得偿所愿,加入了欧洲“共同市场”,从此成为了大欧洲的一份子....

(英国记者当时激动得都哭了...)

可为啥英国人如今却要退出他们当年受尽了屈辱才加入的欧洲“俱乐部”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纪录片的前1个小时的最后部分,以及后一个小时里得到了充分的阐述。

比如,在加入当时的“欧洲社区”后没多久,英国人开始发现:自己似乎在这个欧洲俱乐部中没啥话语权,很多国家仍然选择与法国和德国抱团取暖;又比如他们还发现英国还总得缴纳大量“会费”...

似乎英国这个曾经的西欧帝国,在这个西欧国家为主的俱乐部中,只是一个“二等公民”。这显然令英国人极为不满。

而虽然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曾经一度对欧洲有着极大的“信仰”,也带着这种信仰想为英国争取更多的利益和权利,但是她最终却未能得偿所愿,反而弄得双方都不欢而散——其他欧洲国家觉得她太“民族主义”,她则怒斥这个欧洲已经成为一个不顾英国利益的“超级国家”,而这对于英国极为有害...

(当年曾经身穿象征欧洲融合服装的撒切尔夫人)

(以及之后失望透顶的她...)

即便当时的德国总理科尔也曾经希望用美食来缓解欧洲与英国,特别是撒切尔本人对于德国的偏见,但德国过于油腻的食物却根本难以赢得撒切尔的欢心....(点头)

于是,英国开始对这个欧洲“俱乐部”三心二意,虽然英国人仍然希望可以在这里维持自己在欧洲地位与一定的话语权,可另一方面英国人也开始逐渐认为这个“俱乐部”的本质其实就是:

非我族类——故其心必异...

更重要的一轮“刺激”来自于1992年英国宣布退出欧元区的决定。当时本来半只脚已经决定加入欧元统一货币的英国人,却在最后时刻选择了放弃。可这决定却对英镑和英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就像今天一样...

这一冲击也令不少英国的政客们意识到——再对欧盟问题“三心二意”,对于英国肯定是毁灭性的打击,必须做出一个决断了...

可在随后来临的托尼·布莱尔的时代,这位英国前首相却相信只有加入欧盟才能令英国成为欧洲的核心和决定性的力量。所以他多次向欧盟示好,也改善了英国和欧盟的关系,然而将英国国门向欧洲大开的他,也给普通英国人带来的一些很实际的问题...

比如随着欧盟东扩而加入的大量经济不景气的东欧国家中,开始有大量移民向英国涌入,争抢英国人的饭碗乃至福利...

(当然,布莱尔并不认为移民抢了工作)

再到后来,在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像希腊这样作死的国家,还要让英国也跟着出钱去救...

又比如如今的欧洲难民危机....

虽然钱没少出,担子没少挑,可英国在欧盟中的话语权却没有变多...英国的影响力还是比不过德国,甚至连老牌欧盟大哥法国的力量,都在被越发强大的德国挤出....

所以,如今英国政府选择用公投决定退出欧洲,是因为英国的精英们虽然知道留在欧洲对于英国的长远利益可能有很多好处,可这个好处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兑现这种好处——这些问题都太令他们头疼了...

所以,他们才决定让公投决定一切,把做“历史罪人”亦或是“英国圣人”的责任,都推给了公众自己....

可公众在乎的却从来不是留不留在欧盟,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己的钱袋子,以及那些更能触动他们情绪化的东西,比如民族尊严,比如国家的主权...

那么,反对留欧的精英们用这些东西去鼓动普通公众来投票决定英国在欧盟的未来,这真的合适吗?——恐怕,这也是为何普通英国公众在投票后,才开始去搜索“脱欧到底有哪些坏处的原因”、乃至“什么是欧盟”吧...?

是愈发惨烈下跌的预兆。但是,当股市濒临崩盘时,至少会出现四个迹象。

股市崩盘造成的恐怖影响不亚于4级飓风,无论人们是为退休金考虑,还是为读大学存钱,一次崩盘就足以摧毁他们的全盘计划。股市崩盘通常预示着经济衰退。1929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跌幅达50%。在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期间,道琼斯指数(DJI)下跌逾三分之一。如今,随着市场处于高位,预言股市崩盘的言论开始大行其道。例如,电影《大空头》原型人物,对冲基金经理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曾成功预测了2007-08年的房地产泡沫危机及其引发的股市崩盘,在他看来,过量的投机行为是“股市崩盘之母”,纵览历次崩盘事件,无一例外。

当股市同时出现以下这四个危险迹象时,股民就要提高警惕,可能会出现一些恶劣情况:

第一,市盈率过高。市场股价若估值过高,不啻于玩命。评估股票可买性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看市盈率(P/E),即股票价格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市盈率为26,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远超过约15的历史平均水平。整个股市是趋于向平均水平回归的,也就是说,股价在高涨之后,会下降到一个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水平。而对于股民来讲,这一过程会非常痛苦。

一家公司的股价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其收益,因此市盈率衡量的是购买股票的投资能产生多少收益。2021年第三季度,上市公司盈利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据金融数据服务公司辉盛(FactSet)预计,全年增长率将达到45%。但2022年的前景就稍显逊色:辉盛预计,明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率将大幅下降至8.5%。若再出现经济放缓的现象,那么这种程度的盈利也将难保。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提出了周期调整市盈率(CAPE)的概念。周期调整市盈率通常以10年为一个周期,能消除经济周期性对盈利带来的波动性影响,让投资者更加客观长远地看待市盈率。众所周知,近期周期调整市盈率在40左右,上一次达到这么高还是在互联网泡沫经济时期,随后股市就发生了可怖的暴跌。因而,对这一指标的观察反倒更易引发恐慌情绪。

第二,美联储的干预。美联储将利率提得过高,达到投资者难以承受的水平,这是导致股市暴跌进而发生经济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利率上升,贷款欲望降低,影响企业盈利。目前,美联储正将短期利率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其表示,将从明年年末开始加息。但美联储主席杰罗米•鲍威尔(Jerome Powell)周二在听证会上说,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美10月通胀率达到了令人忧虑的6.2%)这可能会促使美联储提前采取行动,并加大干预力度。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 Wharton School)教授、经济学家杰里米•西格尔(Jeremy Siegel)预计,美联储将在未来一两个月内采取行动,股市也将随之下跌。

第三,收益率曲线倒挂。此时,两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或利率会高于10年期国债。通常情况下,10年期收益率远高于两年期,因为投资者持有债券的时间越长,其风险就越大,应得的利息就越高。但当经济惨淡时,投资者往往会蜂拥买入10年期国债,将其视为相对更可靠的避险措施。这就推高了10年期国债的价格,从而降低了其收益率(债券价格和收益率成反比)。

过去50年内,每次经济出现衰退之前,收益率曲线都出现了倒挂的现象,只有一次有惊无险。目前,两年期和10年期债券之间的利差已经收窄,不过仍保持在1个百分点左右。

第四,黑天鹅现象。黑天鹅现象会对市场和经济造成冲击。有时此类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预见的,比如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就使股市骤然暴跌。其它风险则比较显而易见,包括于2007年疯狂蔓延的次贷违约现象。《大空头》里的对冲基金专家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博士就对此深有感触。美国次贷违约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从2008年9月开始,股市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崩盘。(据说,与白天鹅相比,黑天鹅是很罕见的。)

辨别黑天鹅事件并不是一门精密的科学。如果政府对某个非常显眼且日益发酵的重大问题置之不理,那么就可以将其看做是判定黑天鹅的依据。2007年,政府的底线是,贷款乱象是“可控”的;2021年,新冠疫情等原因导致了劳动力短缺,劳动力短缺又导致了供应链瓶颈,而白宫和美联储坚持认为,这种瓶颈期是“暂时的”。但如果他们都错了呢?

目前,股市居高不下的市盈率和政府官员们在供应链问题上的乐观态度,可能是股市山雨欲来的唯二前兆。如果其他两种迹象也逐渐露头,那么投资者们就要小心了。(财富中文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