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先转钱 骗你没商量
接到自称贷款公司人员的电话,一定要谨慎!
对方还要你添加QQ等通讯方式,极有可能是骗子!
网络贷款并不需要交保证金,做银行流水账。
一旦遇上了,一定是假的!
还要你的手机验证码、银行卡密码、动态验证码等
绝对是骗子!
警方提醒:解冻账户、保证金、包装费、银行流水等都是诈骗分子的惯用话术,切记,贷款未到手,要你先打款的都是诈骗!
警惕骗子用健康码“钓鱼”
疫情当前,“健康码”已成为助力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数字通行证。然而,火了的“健康码”竟然成了有些人行骗的工具。而且这类人还是负责身份登记、体温测量和健康码查验的管理人员。
据媒体报道,3月4日,59岁的陶某在买菜时因无法出示健康码,被市场管理员林某拦下。林某因垂涎于陶某银行卡中刚到账的一笔钱,一边谎称申领健康码要绑定银行卡,一边偷偷绑定其银行卡与支付宝账号,把那笔钱转走。
陶某的失误,关键在于把手机交给了陌生人,不知不觉犯了大忌讳。
正是因为林某查看陶某手机发现了其银行转账的“秘密”,才起了贪念。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人们使用现金的习惯已经悄然改变,一个人的“身家性命”有可能系于一部手机,防范意识较差的中老年人更要看护好自己的手机。
此外,陶某误以为申领健康码需要绑定银行卡,而且没有为自己的支付宝设置密码,成为林某利用的漏洞。
这一连串失误让林某找到机会操作,成功把陶某银行卡的钱从支付宝中转出。中老年人要切记,在设置各种移动端支付工具的密码时不可马马虎虎;平时对任何绑定身份信息、银行账号的事情,都须做到心中有数。
无独有偶,另据媒体报道,担任车间主管的徐某在对员工健康码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王某的手机没有设置密码,便以公司检查健康码为由,拿走其手机。
随后,徐某同样采用绑定银行卡和支付宝的方式,多次转走了王某的钱到自己账户。这一案例提醒人们,不但不能随意让别人拿走自己的手机,更要记得设好开机密码,为手机多设一道保护。
警惕骗子用健康码“钓鱼”,还要掌握他们的“表演套路”。
不法分子会利用受害人紧张、恐惧的那一刻,先突破其心理防线,进而展开不法活动。
所以,热点事件常常是不法分子借题发挥的题材。
时下,疫情防控不松弦,人们更要小心那些以疫情防控为幌子的伎俩。年轻人要主动对家中的老年人做好提醒,帮助他们适应疫情防控态势下生活中的各种变化。
帮你注销账户?帮你清空逾期?
警惕网贷新骗局!
人在家中宅,骗子天上来?
疫情期间两类网贷诈骗手段又有抬头之势。
一是以影响征信为由恐吓青年人群注销网贷账户并骗取钱财;
二是大量中介以“网贷退息”教程为噱头,骗取借款人钱财和个人信息。
实际上,个人网贷账户注销与否与征信没有任何关系,银行机构也不会回收任何网贷平台的额度;而“网贷退息”教程和中介服务更是不能轻信。
网贷账户不注销就影响征信?切莫被骗!
近期,一位来自安徽的许先生接到自称某网贷平台客服的电话,称他在大学时期注册的网贷账户不符合国家规定,会影响个人征信,建议马上注销,并准确报出了许先生的身份证号和手机号码。
对方称现在某银行专门回收学生网贷账户的额度,帮助其注销账户,让许先生把9000元额度提现,并转账到指定账户。
按要求操作后,对方又称平台还划分了虚拟资金,置之不理也会产生利息,让许先生再次转账20000元。
许先生刚毕业不久,并无这么多钱,对方建议他从其它网贷平台借钱,称注销完账户资金会原路返还。许先生按其指引操作借钱、转账后,发现已被拉黑,这才意识到被骗。
南都记者还获悉一则类似的投诉,广西南宁一位财务管理专业应届生2天被骗了7万元。一名自称“分期乐”的员工称该生注册了分期乐账户,需要注销否则以后都不能借款。
骗子通过QQ向这位女生发送了身份证、营业执照自证身份,获取信任后,引诱其下载了多个APP借款并转账。南都记者在多个网贷平台贴吧浏览发现,很多网友都遭遇类似的骗局,基本都要求受骗者从其他网贷平台先申请借款,再将钱转给所谓“注销工作人员”指定的账号,据称要用这笔钱“做流水”才能注销账户。
360借条安全专家安燃介绍,360金融反诈骗实验室发现,以影响征信为由恐吓大学生和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注销网贷账户并诈骗钱财的电诈在疫情期间呈高发趋势,2月该骗局增长率达29%,亟须青年人群引起注意。
他提示称,从网贷平台提取的资金属于信用消费贷款,为自己名下的负债。凡自称网贷平台客服、要求提现转账的都是骗子。再者,正规网贷平台不会主动要求用户注销账户,警惕陌生人以任何理由要求转账,如发现转账账户为个人账户,一定是骗子。
广州成说律师事务所胡帅也向南都记者表示,网贷账户注销和个人征信无直接关系。征信系统主要受迟延履行或不履行金融机构的还款义务等不诚信行为,以及法院执行系统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影响。
而网贷账户不注销并不属于失信行为,不会对征信记录产生不良影响。凡自称网贷平台客服,以“在校期间注册网贷账户影响个人征信”为由指引配合注销网贷账户的说辞都可能是诈骗。
“逾期可清空”?“包退息”?不要轻信!
前段时间,捷信消费金融、平安普惠等平台贷款“逾期可清空”、“包退息”等中介服务和教程在朋友圈里疯转。南都记者发现,所谓“教程”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均教授借款人以同一套话术,陈述贷款利率过高等情况,向“黑猫投诉”、“聚投诉”等大型投诉平台提出要求平台协商退还利息的诉求。
南都记者了解到,不少教程以188元、688元、888元不等的价格进行售卖,有的中介要求借款人下载其代理APP,还有人以能够帮助投诉者快速“审核”投诉为由,向用户索要“手续费”。
南都记者还从一些借款人群了解到,不少中介为增加可信度,向借款人发送平台“退息成功”的短信截图诱使借款人进入圈套。
有借款人反馈中介称,“已经逾期的,可以退还之前的罚息,但要通过支付宝让我去扫一个码操作。”还有中介提出,“先把本息都还清再申请退息”。
针对上述情形,胡帅律师向南都记者表示,“平台与借款人之间成立的是金融借贷关系,如果借款人已经提前将本金归还,已归还的本金部分则不应该再计算利息;如果有多归还的利息,退息的请求自然是合理的。但如果双方签订的借贷合同约定了提前还贷应当承担部分违约金(或称手续费),借款人也应当按照双方的约定承担该部分款项。”
胡帅律师还提示称,如果有提前还本金,并免除后续产生的利息的意愿,也应当积极和平台协商,按照计算出来所剩余的本金加上违约金的金额支付款项,不要听信所谓“先把本息都还清再请求退息”的说法或中介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