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时间网讯如果在ATM机上,不小心汇错了钱,或遭遇电信诈骗,把钱汇出去了,该怎么办?根据央行新规,12月1日起,ATM机转账24小时内可撤销,此举有助于将资金阻截在被诈骗分子转移之前,把受骗用户的损失降到最低。
11月24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了解到,央行日前下发了《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出台了多项措施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
为了让广大市民快速理解新规,保障自己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支付结算科科长陈海青,进一步解读央行新规。
ATM机转账24小时内可“反悔”
新规:2016年12月1日起,银行和支付机构为存款人提供“实时到账”“普通到账”“次日到账”三种转账方式。根据新规,2016年12月1日起,ATM非本人同行账户转账,发卡行在受理24小时后办理资金转账,受理后24小时内,个人可以向发卡行申请撤销转账。且受理行应当在受理结果界面对转账业务办理时间和可撤销规定作出明确提示。
解读:这意味着,ATM转账24小时内将可撤销,开始有“后悔药”,这一措施有助于将资金阻截在被诈骗分子转移之前。现在很多电信诈骗最终都是通过ATM转账实现的,受害人通常醒悟时为时已晚。资金24小时到账是为了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将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
每人在同一银行只能开一个I类户
新规:自2016年12月1日起,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个人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的,同一个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I类户;已开I类户,再新开户的,应当开立II类户、III类户。同一人在同一家支付机构只能开立一个III类账户。
解读:三类账户就像是人们三个不同的存钱包。I类户是个“大钱柜”,主要的资金家底都在上面,安全性要求高,不用每天拿着出门;Ⅱ类账户就相当于“钱包”,用于日常稍大的开支;而Ⅲ类账户相当于“零钱包”,用于金额不大、频次高的交易,比如移动支付、二维码支付等。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管理自己的账户,把经常使用网络支付的账户降级,将不同的账户按需要分类管理,这样既能保证资金安全,也方便支付。
同一银行异地转账不收手续费
新规:鉴于个人在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I类户,为方便个人异地生活需要,自9月30日起,央行要求3个月内取消同行异地存取款、转账手续费。
解读:下月起,拿着一张卡可以跑遍全国,再也不用担心异地取款收取手续费了。随着同一银行异地存取现、转账等业务手续费的取消,老百姓的支付成本会得以降低,也将省下一笔“真金白银”。不过,这次规定针对的是同行存取款和转账,跨行业务手续费还是照常收取。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要跨行业务免手续费,最好通过手机银行,因为大多数手机银行转账汇款免手续费。
6个月无交易“僵尸户”暂停非柜面业务
新规:凡开户之日起6个月内无交易记录的账户,银行暂停其非柜面业务,支付机构暂停其所有业务,待单位和个人重新核实身份后,可以恢复业务。
解读:据公安机关反映,不法分子在大量收购账户、假冒开户后,一些账户不会马上启用,而正常情况下,个人开户后一般会立即启用,长期不用账户应作为异常情况引起高度关注。如果这一规定被严格执行,那么再也不会出现有些人拿着一沓身份证去银行申请银行卡,或盗用“僵尸”账户成为电信诈骗的“据点”账户了。
电话号码与身份证件号码一一对应
新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当建立联系电话号码与个人身份证件号码的一一对应关系,对多人使用同一联系电话号码开立和使用账户的情况进行排查清理,联系相关当事人进行确认。对于成年人代理未成年人或者老年人开户预留本人联系电话等合理情形的,由相关当事人出具说明后可以保持不变;对于单位批量开户,预留财务人员联系电话等情形的,应当变更为账户所有人本人的联系电话;对于无法证明合理性的,应当对相关银行账户暂停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暂停所有业务。
解读:事实上,随着手机短信验证码、短信余额提醒和重要事项通知等功能的使用,手机已经成为银行和支付机构验证个人身份和保护个人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通常而言,一个手机号码由一个人使用,应当对应同一个人的账户。这一规定主要是防止不法分子以同一手机号操纵多个银行账户。
提醒
切勿随意将证件
交给别人去开户
东莞市中心支行提醒市民,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账户。此前有不少人随意就把自己的证件交给别人去开银行账户,今后,人民银行将加大对冒名开户的惩戒力度。一旦被公安机关认定为涉案账户,开户人名下的其他账户使用也会受到限制,并可能影响个人征信记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