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基金回撤什么意思(揭开基金最大回撤的真实面目)

2021年以来市场震荡不休,不少优质基金都难免遭遇较大幅度的下跌,搞得大家惶恐不安,究竟是要继续扛下去,还是及时撤离避免更多损失呢?

回撤就是投资长跑中的沟壑,让好不容易积累的收益还没享受到就匆匆流走,要知道,发生50%的回撤,需要再上涨100%才能弥补这一损失呢!但是,回撤却是投资中的常态,既然无法逃避,就要学会直面,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回撤这一指标呢?

 

什么是最大回撤?

最大回撤是指在选定周期内任一历史时点往后推,产品净值走到最低点时的收益率回撤幅度的最大值。简单来说就是过去某一段时间内基金最大的跌幅。假设某基金一年内的净值走势如下图,总共经历了两次下跌。从4月末的1.4元下跌到6月末的1.3元,跌幅为7.14%。在8月末净值回升至1.8元,随后再次下跌到10月末的1.1元,此次跌幅38.89%。那么这一年该基金的最大回撤为38.89%。

 

某基金一年内的净值走势模拟

 

注:模拟数据,仅供说明参考。

 

最大回撤越小越好吗?

总的来说,最大回撤是越小越好,因为它是和风险成正比的,即回撤越大,则风险越大。但是,回撤大的产品一定不能买吗?NO!仅通过最大回撤,无法绝对评判一只产品的好坏。还要结合产品类型、投资风格、成立时间、收益等情况一起来看:

1、看产品类型。基金产品有多种分类,比如固收类和权益类两种类型的基金所投资的标的就不同。比较最大回撤,首先要在同类产品中做对比,当权益市场下跌时,权益类产品的最大回撤大概率要高于固收类产品。就像奥运会中的举重比赛,重量级选手和轻量级选手是不可能放在同一场比赛进行角逐和排名的。

2、看成立时间。不同的市场行情是导致基金回撤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牛市的回撤天然比熊市的回撤小,因为牛市中的回撤主要来源于基金所配置的个股的股价下跌风险,而熊市中的回撤既包括个股的股价下跌风险,更多来源于市场本身带来的系统性下跌风险。比如A基金于2019年成立,仅仅经历最近2年的磨砺,而这两年恰好市场都比较给力,A基金的最大回撤自然不会太大,而成立于2015年股灾前的B基金,跨过了股灾、熔断等多轮熊市考验,饱经风霜,B基金的最大回撤大概率会显著高于A基金。因此,比较最大回撤要在成立时间相近的基金中进行,或是在某一相同年份内,保证市场行情一致的前提下去比较。

3、看超额收益能力。投资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之所以关注最大回撤,是投资者想在盈利的道路上体验更好,因此,如果产品不涨也不跌,即使回撤非常小,也不能称之为好产品。在评价基金产品的好坏时,往往不能单一的对比最大回撤,还要结合基金的超额收益,去观察面临同样大小的风险时,哪只基金所能获得的超额收益更大,就像我们买东西讲究“性价比”一样,有人只看到A基金5%的回撤就欣喜若狂,殊不知明眼人早就深谙其中道理,坚定不移地拿着回撤10%,收益却是A基金5倍之多的B基金。

4、看弥补回撤所需的时长。其实,基金产生或多或少的回撤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回撤后净值是否能“起死回生”。如果基金A产生5%的回撤之后表现平平,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创出新高。而基金B虽然产生了20%的回撤,但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可以填补这个大坑,净值重新创出新高。那么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基金B或许是更佳选择。

因此,基金回撤小,意味着持有体验好,但也存在涨不动的风险哦!而回撤大的基金也不能一竿子打死,要分析产生回撤的原因,基金的回撤大,可能是风格比较激进、或者是刚好遇到行业周期拐点。如果你持有的基金正在面临较大的回撤,先不要慌,检查一下它的净值曲线,看看在市场过往的数次调整中,基金的最大回撤是多少,后期又经过多长时间将前期回撤填补回来,这样一来,对自己的基金组合也能做到心中有底。很多出色的权益基金,虽然看起来回撤比较大,其实主要是因为承担了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短期波动既不会改变好公司的基本面,也影响不了好基金的净值上涨潜力。

 

最大回撤在投资中有啥用?

1、帮助衡量风险承受能力

投资是件收益与风险并存的事,在投资前要明确自己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市场下跌的时候,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有的人跌10%就会恐慌不安,有的人跌20%还能淡定自若。最大回撤是衡量产品在某段时间内最糟糕的业绩表现,最大回撤越大,对于投资者的心理考验就越大,毕竟回撤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肯定会影响持有感受,甚至会因为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做出不理智的投资行为。

 

2、帮助筛选相对稳健的产品

以基金A、基金B两只产品为例,在一年内,两只基金的收益率均为60%,但基金A在一年中的净值曲线相对平滑,意味着其最大回撤相对B基金更小。从“收益回撤比”(计算公式:收益/最大回撤)的角度来看,基金A会让我们在承担相对较小风险的情况下获得60%的收益率,投资体验更好。

 

基金A和基金B一年内的净值走势模拟

 

注:模拟数据,仅供说明参考。

 

3、帮助确定与风险偏好相匹配的仓位

根据单只基金的最大回撤,可以大概确定出符合自己风险承受力的基金仓位:仓位=可承受的最大亏损/基金的最大回撤。比如某基金的最大回撤是30%,而自己能承受的风险是持仓下跌15%,那么建议购买50%的基金,剩下的仓位做一些风险较低的稳健投资。

 

4、帮助确定加仓的合理时机

假设我们已经挑选到了风险收益特征和自己匹配的基金,那么即便是在市场下跌时,基金的波动也大概率在自己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会让我们更容易拿得住。如果我们想积极把握投资时机,甚至在基金产生回撤时还会继续加仓,降低持仓成本,锁定未来的上涨机会。在加仓的操作中,基金的“最大回撤”就可以发挥参考线的作用,让我们真实地了解基金的回调属于什么水平。以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为例,过去5年的最大回撤为29.37%(时间区间为2017.11.13-2019.1.3)。在后面的两年时间里,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最大回撤为16%,再也没有出现过29%的回撤水平。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计划是出现最大回撤时加仓,结果就是一直都没有加仓的机会。当我们以上帝视角再去看基金的净值走势,会发现过去两年中有几个不错的加仓节点:加仓时点1-2019.6.6,下跌幅度超12%;加仓时点2-2020.3.23,下跌幅度近16%:加仓时点3-2021.3.9,下跌幅度超16%。几次加仓时点都是在下跌幅度超过历史最大回撤的40%左右时出现的。总的来说,以“最大回撤”作为加仓参考指标,虽然不一定能让我们“买在最低点”,但可以实现“买在相对低位”也是相当不错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