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软着陆是什么意思)(如何看待房地产行业后续发展)

一、背景:易行长表态

近日,央行行长易纲在香港“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作出发言:房地产行业关联很多上下游行业,区域特征明显且差异很大,而当下我国房地产销售和贷款投放已有边际改善,随着后续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相信我国房地产市场将会“软着陆(soft landing)”。

二、什么是“软着陆”

Soft landing一词与硬着陆相对应,源于航空领域,是指航天器在着陆时,为保护其不受损坏而采用的各种技术和方法。

 

在经济领域中,软着陆是指国民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平稳地回到其应有的空间。软着陆可以避免硬着陆导致的经济大起大落,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要素均衡关系破坏,还可以避免“急刹车”导致的经济紧缩和经济增长率的下滑。

三、对房地产行业的后续看法

个人认为:房地产作为中国居民的首选资产配置品种的时代已经落寞,具体逻辑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政策维度:房地产行业的属性明显变化。

在高层反复提及“房住不炒“的前提下,过去十多年房地产行业的金融属性即将发生变化。自2000年来,我国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和城镇化进程,让房地产的投机属性暴增,房子已然成为中国居民部门最重要的账面财富,而且这一账面财富伴随着巨大的债务,这为后续的去杠杆化进程埋下了伏笔。

2018年前后,我国推出了系列“去杠杆化”政策,其中最显著的为《资管新规》和清理“影子银行”。这打断了房地产企业通过信托公司或SPV机构向银行获得委托贷款从而加杠杆进行无序扩张的进程,也解决了资金在金融机构体系内空转而未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在“去杠杆化”政策启动后,恒大集团率先暴雷,房地产行业野蛮扩张的进程也因此得到放缓。

 

2022年前后,政府系列政策也持续出台,诸如共有产权房政策、保障房政策。个人认为房地产行业终将回归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基本定位,部分核心地段房子可能仍有一定空间,但大部分都将回归其真实价值。

(二)人口维度:新增人口出生率明显下滑。

回顾历史,在2001年加入WTO世贸组织后十余年,是我国外贸的黄金十年。彼时,我国凭借人口红利的劳动力优势,在欧美市场横扫本地商品,取得了压倒性的竞争优势。

但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外贸需求大幅萎缩。为了对冲出口萎缩对经济的影响,我国出台了广为人知的“四万亿计划”。2008年,我国仅有5个城市有地铁;在“四万亿计划”后,我国拥有地铁的城市超过了20个。也正是在那一段人口红利和宽松货币环境下,房地产迅速金融化,成为众人周知的投资工具。

但好景不长,近年来,新生人口数量出现明显下滑。根据国家卫健委在《求是》杂志刊登文章指出:我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这是中国60年来首次人口危机。从图可见,自2016年来,新增人口数出现断崖式下降,2021年已接近临界值。

 

(三)土地维度:城镇化进程中后期,市区核心地段土地供应下降

根据住建部数据: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2000年-2021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得到显著发展,城镇化率接近翻番。这一比例数值,与欧美国家80%的差距已经明显缩小。

此外,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一、二线城市来说,其城镇化水平大多已经超过80%,部分城市甚至接近并超过90%,达到欧美日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后期,核心城市集群地段的土地将成为稀有产品,供应会逐渐减小。考虑到土地拍卖受政府限价的影响,因此土地对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影响有限。

 

(四)金融维度:金融政策不再支持地产行业无序扩张

任泽平老师的著名论述:“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从短期因素看:金融政策不再支持地产行业无序扩张。

一方面,监管机构开始严查房地产公司的资金监管账户,严防出现资金监管账户被挪用于拍地扩张的情况;

另一方面,自2020年起,监管机构出台了房地产行业融资“三道红线”,从银行融资的渠道进行限制以约束房地产行业的野蛮发展。202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住建部召开房企座谈会,明确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管和融资管理规则,即“三道红线”,它对应着3重指标约束。

 

分别是: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和房企的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1。

综上,笔者认为,房地产作为中国居民的首选资产配置品种的时代已经落寞,终将回到“房住不炒”的属性。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呢?你们认为房地产市场后续还会涨吗?欢迎在下方留下你的看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