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人生,目前成都人均寿命81.76岁。
按照成都市卫健委发布《2021年成都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期望寿命81.76岁,其中:男性79.12岁,比上年增加0.15岁;女性84.61岁。事实上,在过去20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人类的预期寿命都在稳定增长。更简单和直白地说,预期寿命每年增长3个月,也就是每10年增长2—3年。
如若是一位女性,今年刚好55岁,再过20年您才到如今女性人均寿命。那个时候来讲,人均寿命应该可以达到90岁,简单估算一下,未来近35年的老年生活。所以,百岁人生是我们这个时代必然发生的事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机能的退化、社会功能减弱,每个人的老年人的生活都会呈现一些共性的问题和需求,而老年人需要注意、需要关注的问题也不太一样。
如果只是等待,唯一会发生的事情,就是你变老了。因此,长寿需要对生活进行系统的规划,并且重新调整时间结构。只有咱们明白了努力的方向和规避的问题,您才会去学习必要的养老知识和方法。只有这样长寿才是礼物,而不是诅咒!
→带病生活!成都慢病老人占比87.74%
据《成都市2021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成都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320.80万人。281.47万老年人纳入慢性病管理,占比87.74%。其中,高血压病患者79.83万人,糖尿病患者30.80万人。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与我们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换句话说慢性病就是生活方式病。
当下,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健康水平的主要疾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虽然慢性疾病在突发的致命性不强,检查的时候也无大病,经常伴随头晕、酸痛、乏力等症状,基本无法治愈,又反复发作,跟我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和康复。所以要想彻底逆转慢性病,就要彻底改掉我们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事实上我们绝大部分人是很难彻底地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所以,未来做好带病生活的思想准备,而有慢性疾病的人也数不胜数, 除了不适症状的轻重外,不用过度担心和焦虑。
→独自面对,目前成都独居老人占比54.1%
据四川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发布的《2015年四川省养老服务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显示,50.7%的受访60岁以上四川老人自己独立居住生活(包含和配偶一起生活)。成都尤甚,家庭中老人“独立居住生活”比重达到54.1%。在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21社区居家养老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显示,65.5%的老年人独立居住(一个人居住或与配偶同住),与子女同住比例逐渐下降,即使在80岁及以上高龄群体中,独立居住占比仍高达48%。所以,“单身和独居”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长者的生活状态,也是一种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那当你独自老去,又当怎样自处?一方面,要直视骄阳。虽然死亡是大家既定的结局,但长寿却给我们足够时间去生活。另一方面,要独立自主。“结婚也好,不结婚也罢,无论是谁,最后都是一个人,独自面对,无人能帮,不能替代”。这些话可以是很悲凉的,全看你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有没有成熟的健康心理。因此,学习和成长是每位长者的议题。
那什么才是一个成功老人?
“以终为始,终生学习”,简单讲就是五个字“成功老龄化”,它是指在进入老龄阶段最大限度的保持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把最后的失能和痛苦的时间压缩到最低。通俗一句话就是“让生命自然老去”,体现为功能自主,参与社会,感受幸福三个方面。所以,养老既不是游山玩水,也不只是吃吃喝喝;养老是生活的过程,离开时的安宁无悔!
养老需要从长者从人生发展出发,认识老去的“临近退休期、退休过渡期、活力老年期、失能障碍期、重病卧床期,生命临终期”六个阶段,认识在“经济保障、防范失能、控制慢病、参与社会、积极心态、家庭支持、有尊严老去”七个方面养老保健因素。据报道退休之后不知道如何处理多出来的自由时间、如何安排自己生活的人不在少数,不仅产生经济问题或者身体疾病,也出现相关心理问题甚至精神障碍。
因此,养老规划是个技术活!它以独立思考基石,以自主生活为目标,自我管理为手段,从生命的客观规律出发,通过思想预演方式,充分运用自己拥有的、可自主支配、待挖掘的各项资源,分阶段满足自己的各方面的需求以实现“功能自主、参与社会、感受幸福”生活目标,努力做一个名成功老年人!
欢迎来到长寿时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