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一个常识的问题,所谓常识就是常常很多人都不认识,所以得提。
灵魂拷问,经济活动到底怎么展开?
《一代宗师》里面说武术也就两个字,不是横就是竖,打赢了竖着出去,打输了横着抬出去。
经济活动呢?也就是两个字,买和卖。
买家通过什么去买?现金+信用。
比如说,你看中深圳龙华一套房子,首付给了100W,这是现金,找银行贷款200W,这就是信用。
整个过程中,你创造了两个对称。
第一个对称是支出个收入,一个人的支出就是另外一个人的收入,你支出了300万,另一个人就收入300万,买房花了300万,卖房就收入300万,好理解吧?
第二个对称就是负债和资产,你贷了200万,很幸运给自己创造200万负债,同时也给银行创造200万资产。
下一步,这个卖了房子的房东,他拿着300万现金,可以买多少钱的房子?他可以拿300万作为首付,去买900万房子。
同理,他支出900万,对家就收入900万,他创造600万负债,就有银行得到600万资产。
这个过程就是加杠杆,杠杆不是贬义词,是一个中性词,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只有花钱的人多,赚钱的人才多。
如果大家都不花钱,市场上的钱会好赚吗?
之前网上有人去喷游客在景区坐轿子,我说这些键盘侠才应该喷。
游客不消费不坐轿子,轿夫怎么赚钱?去喝西北风还是键盘侠管饭?
有人花钱吃帝王蟹,伺候吃帝王蟹的人才可以吃牛肉,伺候吃牛肉的人才可以吃猪肉。
消费市场和经济活动就是一层层,像涟漪一样展开。
房地产过去积累的问题在哪里?是加杠杆吗?
不是,问题是很多人集中在一个领域加杠杆。
这些购房者买了房子主要就是为了住吗?
不是,纯粹为了住可以去租房。
他们这些人买了房子,是为了某一天卖给下一个接盘侠,这是哪门子消费,这是在积累堰塞湖。
国家看见风险在这里,所以就努力去杠杆,本质上,就是让大家去消费,不要扎堆在一个板块,即使是投资,也要理性。
第二个问题,就是挤出效应,所有人都把钱拿去炒房,而且是非理性,群众就没有余钱去消费,本来希望你把这个钱掏出来,首付10要,贷款20去买辆新能源汽车,结果都没钱了。
新能源产业要起来,就指望不上内需,就只能看到海外了。
当然最近十年,我们在海外也是一直攻城掠地,抢了很多市场份额,只是我们做的越好,就意味着竞争压力越大,从90到100,远比从30到90难太多了。
下一步,内需市场必须要打开。
那么多年,我们没有体会过收入和支出的关系,是因为吃了全球化的红利,美国佬那边的支出,成了我们的收入。
疫情三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美国那边的日子也是不好过。
当外部世界的支出在下降的时候,你还想保持收入增长,怎么办?
只有增大国内的支出。
碰巧遇到房地产去杠杆,我们最大的支出项在下降。
个人赚钱不容易,城市赚钱也不容易,地都不好卖了。
话说到这里,难道又要指望房地产这个夜壶开拉动需求吗?
不是。
如果都是投资需求,那只是会形成更大的堰塞湖,那个不见收入和支出,那叫负债和资产。
负债和资产上勾兑的,炒房客的房子早晚要拿到市场上来卖,就像回收回本息一样的道理。
这么做是无用功,只是把问题延后了。
最终还是要靠消费。
消费能不能拉动,这主要是看未来的预期。
对未来有信心,就倾向于钱,相反就倾向于存钱。
你今天是一个普通员工,明天就被提拔成经理,于是就换车换房。
相反,如果今天是经理,下个月就要降级,那就是赶紧想着紧缩开支。
那把社会看成一个人,社会怎么升职加薪??
第一,就是产业升级,抢别人的蛋糕,原来是做袜子的,现在要开始琢磨做飞机。
全世界GDP饼图,美国没变,我们一骑绝尘,就是抢了其他国家的份额。
第二,社会生产率提升,俗称科技大爆炸。
拉动消费只有两条路。
货比,信用,资产,负债,都是围绕在这两条路上的曲线。
总而言之,要么就是进一步抢别人的蛋糕,让别人无蛋糕可以吃,要么进一步吧人类总的生产率提上去。
年轻人就要敢为天下先,不然凭什么比同龄人更早的去一线城市买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