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四期我们分别对场外市场的概念、发展原因、现状、境外券商展业以及我们如何发展做了介绍,现在驶入终点站,看看境外场外市场的发展能够给予我们哪些经验与启发呢?
经验一:场外市场通常是指发生在交易所之外的证券交易行为和市场,其特征是市场无形、产品非标、交易非集中竞价、参与者机构化、组织核心是交易商、监管以行业自律为主。
经验二:场外先于场内产生和发展,并孕育了场内,是场内持续发展的“活水和源头”。场外平台众多,产品与服务可以订制,交易方式灵活,成本低、效率高,能够及时、高效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各方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是资本市场体系中的“拳头”。境外发达资本市场具有较强活力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有了场内和场外两个市场的“双轮驱动”。
经验三:境外券商以场外发展为契机,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优化业务模式和流程,充分发挥产品创设、交易、投融资、风险管理能力,充分满足客户需要,扩大收入来源;同时树立科学的风控理念,打好体系、管理、评估、处置、对手适当性管理“组合拳”,以场外引领公司业务创新和收入增长。
经验四:由于客户需求催生了场外市场和业务,所以场外需要不断创新,满足市场多变、多样的需求,这就需要灵活的创新和容错机制。自律组织由行业产生,贴近市场,柔性执法,还能够道德引领,促进文化建设,所以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中,行政监管抓大放小,主要负责场外市场的法规制定、执法检查与处罚,日常监管交由自律组织负责,并加强对其监督,“发挥行业力量管市场”。
经验五:抓住重点和痛点,加强监管。重点盯住场外衍生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要求“三进入一提高”:就是标准化的场外衍生品进入交易所或电子交易平台,集中交易;进入中央清算所,集中清算;进入交易报告库,加强监测监控;对非标准化衍生品,则提高保证金比例。
针对场外交易透明度较低、平台分散、产品结构复杂、部分交易跨市场等痛点,有针对性加强信息归集、披露,增强透明度;加强交易和平台适当集中,克服分散的弊端;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提高产品与投资者的匹配度;加强监测监控、信息共享,消除跨市场交易造成的监管盲区。
经验六:场外是券商的蓝海市场,国际一流投行把场外作为推动业务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引擎,所以我们要“手搭凉棚,登高望远”,重视场外市场,把它作为未来业务蓝海的“巡洋舰”。打造“巡洋舰”需要用好“发展和风控”两个“工具包”:
发展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合理定位,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二是创新产品,为投资者打造金融工具“超市”;三是充分发挥柜台市场发行、交易、登记、结算、投融资各项功能,提升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风控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健全柜台业务决策体系及组织机构;二是完善业务管理制度;三是加强市场、信用、操作、流动性、合规等5个方面的风险评估与控制;四是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好,到今天为止,本系列五期内容全部介绍完了,恭喜好学的您对场外市场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为了做好后续服务,请您对以下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选择(多选):
A、场外衍生品;B、基金投资;C、企业融资;D、家庭财富管理。
如果您还想了解其它什么话题,包括对本系列内容的意见与建议,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
您的期待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祝您在职业的旅途上,扬帆远航,共创辉煌!
往期内容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