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 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 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 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 物力和财力), 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
它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成本属于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即成本是构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商品生产中生产要素耗费的货币表现;
2.成本具有补偿的性质它是为了保证企业再生产而应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的价值;
3.成本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牺牲它作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付出资源的价格。
做管理,必须懂得成本会计基本框架
成本会计提供的信息实际是一个立体的信息矩阵。为什么用矩阵这个词,因为维度比较多。
第一个维度:费用要素。从支出的原始要素,为了方便统一语法,会计体系进行了分类:材料、人工、场租、设备费用、工具费用、办公用品、车辆费用、水费、电费,等等。这些费用直观、明了,任何人都知道是什么费用,而不用管为了什么发生。
第二个维度:核算对象,这是会计用语,通俗的说法,可以解释为核算范围、口径。这个范围实际是分级的,从大到小的级次是:企业整体—责任中心—产品—产品类/作业/批次。
第三个维度:周转状态,随着生产周转,成本形态或价值在转化,在产品—产成品—存货—销售成本或服务成本。
一个成熟的成本核算系统,需要在核算的过程中,将上述几个维度的成本信息综合加工处理,并保证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等基本要求。
成本会计的基本工作规则
利润很理想,对成本不太敏感,管理上也没有太高要求的企业,很多情况下,第一个维度能够做到位就不错了。甚至很多企业,第一个维度的成本会计信息都不能提供到位。为什么?因为基础管理不到位,成本会计信息必然无法到位。
企业需要什么成本会计信息,就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目标:成本管理的目标决定成本会计信息需求。成本会计信息需要围绕管理目标,充分衡量必要性和可行性。
2、组织:为了达到成本管理的信息要求,需要做好基本的成本会计核算组织。
3、程序:根据需求和组织情况,明确核算程序,做好成本会计信息质量控制。
4、输出:根据使用需要,明确输出要求和标准。
成本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只有懂得理解后控制成本,才能开源节流,赚更多的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