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失业率是由实际或自愿经济力量产生的最低失业率。自然失业反映了由于劳动力结构而失业的人数,例如那些被技术取代的人或那些缺乏某些技能的人。
自然失业是由实际或自愿经济力量产生的最低失业率。
它代表了由于劳动力结构而失业的人数,包括那些被技术取代的人或那些缺乏被雇用所需的技能的人。
由于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自然失业持续存在,这使得工人能够进出公司。了解自然失业,我们经常听到“充分就业”一词,当经济表现良好时,可以实现。
充分就业是用词不当,因为总有工人在寻找工作,包括应届大学毕业生或因技术进步而流离失所的人。在整个经济中总是有一些劳动力流动。劳动力进出就业的流动,无论是否自愿,都代表着自然失业。
任何不被认为是自然的失业通常被称为周期性、制度性失业。外生因素可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例如,如果工人失去了寻找全职工作所需的技能,或者某些企业关闭并且由于收入过度损失而无法重新开业,经济崩溃或急剧衰退可能会增加自然失业率。经济学家称这种效应为“滞后”。
为什么自然失业率持续存在。传统上经济学家认为,如果存在失业,那是由于缺乏对劳动力或工人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财政或货币措施来刺激经济,以促进商业活动,最终促进对劳动力的需求。
然而,随着人们意识到,即使在强劲的经济增长时期,由于工人在公司之间的自然流动,仍然有工人失业,这种思维方法就不受欢迎了。劳动力的自然流动是无法实现真正的充分就业的原因之一,因为这意味着工人在经济中是不灵活的或不流动的。
从长期来看,100%的充分就业在一个经济体中是无法实现的。真正的充分就业是不可取的,因为0%的长期失业率需要一个完全不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工人无法辞去目前的工作或离开以寻找更好的工作。
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均衡模型,自然失业率等于完全均衡状态下的劳动力市场的失业水平。这是想要以当前工资率获得工作的工人与愿意并能够从事这种工作的工人之间的差异。根据这个自然失业的定义,制度因素--如最低工资或高度工会化--有可能在长期内增加自然失业率。
失业和通货膨胀,在一个经济体的失业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直接关系。这种直接关系被编入菲利普斯曲线,它代表了一种观点,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呈反方向变动。
如果经济要充分就业,就必须有通货膨胀,反之,如果有低通货膨胀,失业率就必须增加或持续。
在滞胀期间,失业和通货膨胀都会上升。在1970年代,滞胀的部分原因是石油禁运,它使石油和汽油价格上涨,而经济却陷入衰退。
今天,经济学家对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之间,通货紧缩和失业之间的隐含关联性持更多怀疑态度。许多人认为4%至5%的失业率是充分就业,并不特别令人担忧。
自然失业率代表了通货膨胀稳定时的最低失业率,或者是在通货膨胀不加速时存在的失业率。然而,即使在今天,许多经济学家对应该被认为是自然失业率的特定失业水平也有不同意见。
假如失业率长期低于经济健康运行所要求的水平线, 结果将会是失控的通货膨胀和不断攀升的物价。 工作随处都可以找到, 企业也不得不通过提高工资来吸引更多人就业。 假如失业率持续高于经济健康运行所要求的水平线就会带来严重的通货紧缩。 工作越来越少, 工人们为了保住饭碗不得不接受更低的工资, 物价也变得越来越低。 因此对经济有益的失业率水平跟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没有关系, 经济学家将这个假想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
那自然失业率又是多少呢?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自然失业率约为5%。 但是这个数字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口比例的变化。 举例说明, 年轻人比老年人换工作的频率更高, 而且经常失业, 如果就业人口趋于年轻化, 那么自然失业率就会因此上升。 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另一个因素来自于政府的政策。 如果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那么很多公司宁愿提高原有员工的工资也不愿多招人, 这样找不到工作的人也会增多, 自然失业率同样也会上升。由于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是由员工创造的(称为“产出” ),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原理来计算自然失业率。
国内生产总值表示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经济中的经济总产出, 我们对国内生产总值做两件事: 第一, 我们把通胀因素考虑进去, 得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如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而通胀率是3%, 那么实际增长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第二, 计算出每一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趋势, 这个趋势意味着经济周期所带来的波动都被平均分摊到各个阶段中去, 我们最终得到的是一条平滑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曲线。 通过这条曲线, 我们就可以大致计算出自然失业率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