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的GDP是怎样对比的
比如,某国的人均GDP是某国人均GDP的几倍,是怎样对比出的数据呢?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对比的。国际贸易交易的是什么东西呢?主要是工农业的有形产品,还有一小部分无形产品以及一部分劳务。
直接的劳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的比例很小,因为国与国之间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比如保姆业,保姆的产品是一种劳务,无法暂时储存或运输,国与国之间就很难交易这些劳务。
国际之间可以自由交易的绝大部分商品都是可见的、可暂时储存的、可运输的产品,比如农产品、矿产品、工业产品等。各国的人均美元名义GDP是根据这些产品的相互交换对比的。现代国际贸易不是物与物的直接交换,是间接交换。
说A国的人均美元名义GDP是B国人均美元名义GDP的3倍,其本质就是A国人均年生产农产品、矿产品、工业产品等的能力或生产这些产品的价值是B国的3倍。也就是说,A国劳动力在这些可以国际贸易的商品上,平均生产效率是B国劳动力平均生产效率的3倍左右。
为什么说是3倍左右,而不是3倍呢?原因可能是A国劳动力与B国劳动力年平均劳动时间不同。假如A国劳动力年平均劳动时间比B国劳动力年平均劳动时间多,那么A国劳动力的平均生产效率比B国平均生产效率就高不了3倍了,反之,高于3倍。原因还可能是A国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与B国不一样。如果A国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比B国大,则A国劳动力平均生产效率就高不了3倍了,反之,大于3倍。还有可能是其他原因,比如A国有暴利的石油资源,B国没有。石油资源因素会导致A国的人均生产效率有所降低,反之相反。也许是外汇汇率的波动所致。如果A国货币汇率被高估,则A国劳动力平均生产效率相对B国就高不了3倍了,如果被低估,大于3倍。
总结,A国人均美元名义GDP是B国的3倍,意思基本就是A国的农产品、矿产品、工业产品的人均生产效率是B国的3倍。并不是说A国人均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矿产品、工业产品,综合起来就是B国人均生产的这些东西总量的3倍,而是A国劳动力价格是B国劳动力平均价格的3倍,A国人均收入也基本是B国人均收入的3倍。
A国国民人均拿着3倍于B国国民的收入,并不代表A国人均实际购买的农产品、矿产品、工业产品是B国人均的3倍。A国人均购买的农产品、矿产品、工业产品的数量或者质量会比B国人均多一些,比3倍小一些。A国人会用相对于B国人更大比例的收入,花费到其他方面,如劳务服务上。
A国人口会用更大比例的收入,支出到第三产业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恩格尔系数,会随收入不同而变化。
A国人均收入虽然是B国的3倍,人均购买的农产品、矿产品、工业产品的总量大概只是B国的2倍,人均多购买了100%。A国人口会把剩余的收入,花费到第三产业上。
A国人均收入如果按照3的数额计算,B国人均收入按照1的数额计算。假如B国人均购买的农产品、矿产品、工业产品占人均收入的0.5,剩余0.5花费到第三产业上。A国人均购买农产品、矿产品、工业产品占自己收入的三分之一,总量为1。三分之二购买第三产业产品,总量为2。劳动力价格A国是B国的三倍,想购买B国的0.5,需要1.5的花费,只是比B国多了0.5的购买量。0.5的钱在第三产业的购买量只是相当于B国用等量货币购买劳务量的三分之一。因此A国人均商品购买总量只是B国的1+0.5+1/6=1.67倍。可见,A国虽然收入是B国的3倍,可购买的商品或可以购买的享受只是B国的1.67倍。
一般情况下,第三产业运行效率也是随着人均GDP的提高而提高。A国人均享受要比上面想象的1.67倍多一些,可能会达到两倍或更高一些。笔者在这里把房子、修路等也算入第三产业,因为房子、道路的建造效率基本不影响各国GDP的对比。房子、道路不便于移动,国与国之间交易很困难。
第三产业也有效率的差别,第三产业效率的差别基本不影响各国GDP的对比。在高度经济一体化的欧盟,各国第三产业效率的差别对GDP的对比的影响要大一些。总体上,第三产业在国家内部流动不方便,在国与国之间更不方便。因此,第三产业对国际之间GDP的对比影响较小。
从购买的劳动量上看,GDP越高,人们平均年劳动量就越少。在发达国家,人们每周工作5天,而在经济落后国家,人们的平均劳动时间比较多。GDP越高,等量收入购买的劳动量就越少。GDP越高人均收入就越高,人均实际购买的劳动服务就越多。经济发达国家,国民在劳动服务上的支出占自己收入的比例比经济落后国家多许多。老年人口购买的主要是劳务服务,如果国家老年人口比例太大,养老会很困难,成为国家的重要负担。
同样的人均实际GDP,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人们的实际生活质量是不一样的。比如,东欧国家经济体制变革后,经济恢复发展到原来的最高水平时,人们的实际生活质量是明显比那时高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妇女就业人口占适龄劳动妇女的比例大,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妇女就业人口占适龄劳动妇女的比例就明显小一些,这导致总体就业人口占适龄劳动人口的明显不同,意味着实现同样的人均实际GDP,社会运行效率的差异,就业人口占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小的情况下,社会运行效率高。也就是人们用了较少的劳动付出,实现了同样的社会产出。
我们还知道,就是同样的社会产出,人们的消费比例也是不一样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消费额占GDP的比例明显比市场经济体制下低一些,这也意味着同样的人均实际GDP,市场经济体制可以让人们获得更多实惠。这是从经济角度可以看到的两种经济体制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差异。从自由等非经济角度看,两种经济体制所代表的社会体制的影响差异就更大了,这应该是柏林人曾经冒死穿越柏林墙的主要原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