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哈德逊研究所:印俄发展亲密关系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代价
美国哈德逊研究所“印度和南亚之未来”项目主任阿帕尔娜·潘德认为,美国或许不喜欢印度与俄罗斯的关系,但它愿意视之为让印度参与应对崛起的中国所付出的必要代价。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强调了印度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核心地位。美国还希望印度在南亚、中亚和东南亚发挥更大作用。
在过去30年里,印美两国建立了深厚的、多层次的、可持久的伙伴关系。印度是美国的主要防务伙伴,印美防务合作包括信息共享、双边和多边军事演习、作战合作与协调,以及共同支持区域安全架构。美国希望印度购买更多美国防务装备。2008年时,印度几乎未购买任何美国武器;过去十年中,印度购买了价值逾200亿美元的军事装备。
同时,美国正慢慢认识到印度对本土制造的偏好。根据10年前启动的美印国防技术和贸易计划,两国合作开展一项耗资2200万美元的项目,共同开发空中发射的无人机。印度和美国在贸易和技术方面的合作也大幅增加。美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商品和服务贸易额约为1600亿美元。印美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技术和半导体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美国开始接受印度多极化倾向及其与俄罗斯的密切关系。美国还需承认与印度的贸易关系将总是棘手的,需要不断谈判。但是,基于对中国的共同担忧,这些因素都不能也不应该阻碍美国与印度不断发展的特殊关系。
——美国《外交学人》杂志网站11月17日发表美国哈德逊研究所“印度和南亚之未来”项目主任阿帕尔娜·潘德的文章《与俄罗斯的关系不会妨碍印度与美国发展合作伙伴关系》
https://thediplomat.com/2022/11/russia-ties-will-not-impede-indias-growing-us-partnership/
2、CSIS:“冬季战争”或在未来五至十年间急剧升级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刊发报告称,世界在2022年至2023年面临一系列“冬季战争”,这些战争可能不会升级为公开的军事冲突,只是政治和经济层面的战争,但它们已构成严重风险,并可能在未来五到十年间以不可预测的方式急剧升级。这些可能会在未来继续影响全球安全,主要包括:乌克兰危机;西方与俄罗斯在经济、政治和能源方面的对比;美国、北约和俄罗斯常规力量现代化建设;核力量与大国威慑;精确打击能力、防空和导弹防御和新兴和颠覆性技术;中东和海湾地区;朝鲜;灰色地带和代理人战争等问题。
今天的世界是由核武器、紧密结合的全球供应链和稳定的更致命的常规战斗形式组成的,真正的重大战争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大大提高。显而易见的是,大国间关系已经从合作转变为积极的对抗。大国专注于政治和经济冲突和对抗,以及使用军事力量——仅限于利用政治和军事杠杆而不参与战斗。
虽然大国似乎仍然认为至少有义务提及“合作”,并积极寻求现实合作,但它们的政治和经济对抗以及军事行动的主要焦点显然已经转移。大国都在试图通过建立对抗性更强的军事目标和计划来实现其战略目标,并在政治和经济斗争方面承担更严峻的风险,不排除升级为实际使用武力的风险。
美国的新国家战略确实谈到了建立一个拥有共同经济体系和国际规则的世界,但并没有提出任何实现这一目标的计划。至于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其领导人的国家大战略目标似乎是保留或扩大他们在国家、地方和区域层面的权力。当前单个“冬季战争”的进程或许是明确的,但除了宽泛的言辞之外,大战略目标并没有清晰界定。冷战很可能会以更致命、更全球化的形式卷土重来。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11月15日发布报告《危机中的世界:2022-2023年的“冬季战争”》,作者为该中心战略名誉主席安东尼·科德斯曼
https://www.csis.org/analysis/world-crisis-winter-wars-2022%E2%80%932023
3、麦肯锡:世界已进入新的动荡期
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麦肯锡咨询公司(悉尼)高级合伙人克里斯·布拉德利认为,世界已进入一个新的动荡时期,由此产生的新规则和新制度还有待观察。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新报告从全球秩序、技术、人口结构、资源和能源、资本化五方面考察了当今世界。健康、财富和教育领域的显著进步以及全球互联互通的加深,总体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五个领域中各有复杂问题尚待解决。
全球秩序呈现多极化趋势,但经济是否仍是全球性的,人们能否为非经济合作找到新的可行机制?国际政治多年的相对缓和会让位于更严重的两极分化吗?
技术方面,尽管数字化和连通性的关键驱动因素似乎接近饱和,但包括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在内的新一轮技术浪潮可能会带来新一轮创新浪潮。这会对工作和社会秩序产生什么影响?技术、制度和地缘政治将如何相互作用?
在人口问题上,年轻的世界正演变成老龄化、城市化的世界,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主要健康问题。此外,国家内部的不平等可能对社会结构造成越来越大的挑战。人类会“优雅地老去”,还是资本和制度无法对不平等作出适当反应?
在资源和能源方面,人们有强烈的意愿将投资转向低碳能源,但对各种类型能源的总投资似乎难以跟上需求的步伐。世界能否找到一条负担得起、适应性强、可行的实现气候稳定的道路?那些拥有关键资源和缺乏关键资源的国家之间将会发生什么?
最后,经济增长率似乎正趋于正常,不断增加的杠杆和信贷可能演变成资产负债表上的压力。“经合组织世纪”将继续让位于“亚洲世纪”。
如果世界确实处于一场巨变的早期阵痛之中,那么领导人们不仅必须为新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也必须为塑造新时代做好准备。
——麦肯锡官网10月31日发表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麦肯锡咨询公司(悉尼)高级合伙人克里斯·布拉德利的文章《新时代的拐点?》
https://www.mckinsey.com/mgi/overview/in-the-news/are-we-on-the-cusp-of-a-new-era
4、《国家利益》:西方的狂妄自大令自由主义世界秩序深陷危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战争与和平研究所研究员斯图尔特·戈特利布认为,西方的狂妄自大令自由主义世界秩序深陷危机。近几十年来,西方对自由秩序的管理偏离了有效路径,这主要是由于西方的傲慢自大以及西方精英几乎普遍地确信,自由主义价值观、自由主义政治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组织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唯一合法途径。这种狂妄自大以及随之而来的过度扩张,助长了严重的对抗运动的出现,这些运动对世界秩序构成三重威胁:一是来自强大的非西方国家的挑战;二是来自强大的非国家行为者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基地”组织和全球“圣战”运动,以及世代与西方友好的阿拉伯和穆斯林政府;三是来自西方世界自身内部的挑战,尤其是在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典、荷兰和德国等许多自由民主国家兴起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运动。
西方领导人首先必须认识到西方人认为的“普世价值观”,在其他人眼中是西方国家在推进自己的利益。重新尊重他人的观点可能不会推进“全球自由主义”,但会导致大量和平和富有成效的共存。
其次,他们必须评估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的不良影响。反自由主义情绪已成为一种传染病,助长了好战的圣战主义和白人民粹主义。
西方需要新的海外发展援助方式,以及对所有民族国家(包括欧洲国家)保护本国公民经济福祉和控制本国境内移民流动的权利的新认识。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0月29日发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战争与和平研究所发表文章《自由世界秩序能在动荡的时代幸存吗?》,作者为研究员斯图尔特·戈特利布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will-liberal-world-order-survive-era-upheaval-205519
5、新美国安全中心:西方应捍卫自由主义国际秩序
新美国安全中心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方丹认为,西方应捍卫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现今的国际秩序是基于规则的开放自由秩序,这带来了重大好处:世界没有大国冲突,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民主在每个地区都有所扩张。
在秩序世界和各国共同承担防御成本之外的另一种选择是丛林法则,即大国可以随意攫取领土、实施统治并散播混乱。俄罗斯和中国共同阐述了它们自己的国际秩序愿景。他们寻求与过去大不相同的世界秩序。两国将构建一种“新型国际关系”,这是一种多极化、不再由美国主导的国际关系。在这个秩序中,北约不会进一步扩张,不会发生“颜色革命”,也没有覆盖全球的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捍卫自由的国际秩序需要团结和承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