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崩盤事件之前,我們首先要定义什麼是「崩盤」。
加密貨幣的升跌通常都很顯著,一天內急跌15%也不是不常見,因為單單一兩天急跌,然後就立即收復失地。這樣我們並不定義為崩盤,換言之,真正的崩盤是比特幣在某段期間長期下跌,而市場的分析、氣氛都認為比特幣短期內難以返升,這我們才會以「崩盤」去視之。
2021至2022最新跌市分析(2022.01.11更新)
比特幣於2021年上旬出現明顯跌幅,惟幅度上未至於令市場覺得是熊市,其後到12月中下旬,跌幅一直未止,到2022年上旬,跌幅再度探底。於2022年1月10日更跌至約USD$39,700水平,已是近半年低位,相比去年11月USD$68,000高位,幅度上回落已近40%。事後比特幣略有反彈,但一般認為,如比特幣幣價繼續回落,市場料將會陷入新一輪熊市。
同樣回顧過去多次熊市背景,是次比特幣帶動大市回落亦不是出於單一原因。市場分析多認為有兩個關鍵因素:
一、美聯儲(FED)為應對通脹,已明言縮減購債規模,以及放風2022年料將加息3次,被視為是流通貨幣減少的徵兆。股市與幣市之間都有資金連動關係,未來亦未必有更多資金進入加密貨幣市場。因此去年年末,美聯署的通告消息一出,幣市即進一步下行。
二、哈薩克斯坦(Kazakhstan)於2022年初因為改變液化石油氣價格制度,而引起民眾抗議,當地政府以緊急狀態為由斷網,而哈薩克斯坦因為長期提供廉價能源,長期是國際重要的比特幣及加密貨幣礦場中心,更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比特幣開採中心,加密貨幣算力在全球佔比達18%,斷網之下即引致礦池算力急跌。
除上述兩個原因外,再加GameFi版塊早前的急漲後回落,中國政府持續關閉礦場,同樣亦是導致整個幣市持續下行的負面因素。
比特幣第一次崩盤:2013年
如果要算比特幣於2009年面世的第一次崩盤,那必然要說到2013年。
2013年11月,比特幣曾經一度暴升--這裡所指的「暴升」,是真正字面意義上的暴升,當年11月,比特幣曾經在一個月之間,由每顆USD$200,急升至當時的歷史高位USD$1,129。背後原因是歐洲各國開始承認比特幣是合法貨幣,加上大中華地區投資者開始湧入,一下子比特幣成為了當時熱門的投資話題。
不過,暴升之後迎來的亦往往是急跌,比特幣於12月開始經歷首次虛擬貨幣大崩盤,直到2015年1月,跌到每BTC只有USD$178的低位。成為了自比特幣自面世以來,最大型的崩盤紀錄。
比特幣第一次崩盤 原因:牛市後的恐慌拋售
虛拟貨幣世界講求去中心化,因此波幅向來顯著,急升急跌的理由也很難三言兩语說清。如果要考慮到比2013年前後的狀況,其中一個潛在的原因,即可能是當時中國政府發表《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造成市場上流言四起,引發恐慌性拋售。
由此引伸出另一個問題,即虛擬貨幣的投資者不是論是大戶或是散戶,對於比特幣此類龍頭幣種,仍然可能是以「投機」心態視之,在牛市暴漲以後,稍有風吹草動即會拋售收割利潤,造成了爭先恐後的恐慌性情緒。
雖然隨著加密貨幣發展,資金愈來愈多元化,這種投機心態所帶來影響據理會愈來愈低,可是這往往是引發崩盤的其中一個元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