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订货法是指当库存下降至预定的最低库存量(订货点)时,按照规定的数量(一般以经济批量EOQ为标准)进行补货的管理方式。其基本原理是:先确定一个订货点Qk,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检查库存,当库存下降到Qk时,就发出一个订货批量Q*,一般选经济批量EOQ,如图4-10所示。
定量订货法的两个关键值就是需求量和订货点。需求量和订货提前期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不确定的。订货点Qk包括安全库存QS和订货提前期的平均需求量Dl两部分。当需求量和订货提前期都确定的情况下,不需要设置安全库存;当需求量和订货提前期都不确定的情况下,设置安全库存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控制了订货点Qk和订货批量Q*,使得整个系统的库存水平得到了控制,从而使库存费用得到控制。
A. 订货点Qk的确定
订货点:在定量订货法中,发出订货订单时,仓库保有该货物的实际库存量称为订货点。它是直接控制库存水平的关键。在计算时,分两种状况,具体如下:
a) 在需求量和订货提前期都确定的情况下,不需要设置安全库存,可直接求出订货点,计算公式如下:
订货点Qk
=订货提前期的平均需求量
=每个订货提前期的需求量
=每天需求量×订货提前期(天)
=(全年需求量/360)×订货提前期(天)
b) 在需求和订货提前期都不确定的情况下,安全库存的设置是非常必要的。公式如下:
订货点Qk
=订货提前期的平均需求量+安全库存
=(单位时间的平均需求量×最大订货提前期+安全库存QS
安全库存QS=安全系数×
×需求变动值。
其中:安全系数可根据缺货概率及服务水平状况,通过安全系数表可以查得,如表4-15,安全系数查询表所示:
需求变动值=
式中:每个月的需求量;
=月平均需求量;
n=月数;
例:某商品在过去三个月中的实际需求量分别为:一月份126箱,二月份110箱,三月份127箱。最大订货提前期为2个月,缺货概率根据经验统计为5%,求该商品的订货点。
解:平均月需求量=(126+110+127)/3=121箱
缺货概率为5%,查表得:安全系数=1.65
B. 经济订货批量(EOQ)确定
经济订货批量(EOQ)——存货总成本最小的订货量称为经济订货批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
如图4-11所示,图中Q为订货量。这里描述了三个库存周期,每一周期都以Q个单位为开始,它是固定订货批量。刚收到订货时,库存水准为Q个单位,物品按斜率为负值的斜线表示的某一固定需求率R出库。当库存量降至订货点Qk时,就按Q单位发出一批新的订货,经过一固定的提前期后,货物便到达入库。这是一个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在确定性条件下应用的例子。
a) 固定价格下的经济订货批量
在确定计算模型前,先做以下假设:
- 需求稳定,单位时间内的系统需求恒定;
- 订货提前期L不变;
- 每次订货批量Q一定;
- 每次订货一次入库,入库过程在极短时间内完成;
- 订货成本、单件存储成本和单价固定不变;
- 不允许出现缺货情况;
设:D:每年的需求量(件),
Q:订货批量(件),
C:每次的订货成本或生产准备成本(元/每次订货),
P:每件商品的价值(元/件),
H:每件货物的年储存成本占商品价值的百分比(%),
S=PH=每件货物的年储存成本,
t:时间(天数),
TAC:年库存总成本(元/年)
=货物物年平均储存成本+货物订购成本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每件货物的年储存成本+(年需求量/订货批量×每次的订货成本或生产准备成本。
这里,假设期初存货为一个订货批量,期末存货为0,代入上式:
例:某件商品年需求量D为3600件,每件货物为100元/件,每件货物年存储成本占总成本的25%,每次订购货物成本C为200元,求其经济订购批量Q。
备注,在实际应用时,除了要知道订货多少之外,还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订货,这就是再订货点。在确定性条件下,在补充期或提前期需要足够的库存,因此如果提前期已知,可以用提前期乘上日需求量来确定再订货点。假设订货补充期或提前期为10天,已知每天的需求量是10个单位,那么提前订货点是100单位(10天×10单位/天)。
b) 折扣价格下的经济订货批量
价格折扣可以是一次购买大批量商品的减价,也可以是运输大批货物,其单位运价较低,或两者兼而有之。大批购买的结果将是手中有大量库存而订货费用会降低。买主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卖方提供折价,大批量购买是否有优势。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按照以下步骤一步步进行计算、比较,最终找出合适的EOQ。
第一步,计算每种价格Pi下的EOQi。
第二步,淘汰不可行的EOQi。“不可行”是指按照价格Pi计算出的经济订货批量未达到Pi所要求的最低订货批量。
第三步,计算可行的 EOQi的年总成本TAC(含产品买价)。
第四步,找出所有的折扣临界批量,按折扣价格计算年总成本TAC(含产品买价)。
第五步,比较三、四步求出的所有总成本TAC,找出最小值,相应的订货批量就是经济订货批量。
例:某公司年存货储存成本H是40%,每次订货的费用C是21元,每年的需求量D是30件,供应商给出的货物折扣如下:
订货批量 |
1-6 |
7-12 |
13以上 |
价格 |
90元/个 |
85元/个 |
80元/个 |
那么,公司到底以什么样的订购批量进行订购最为合理?
首先计算各价格水平下的Qi,然后再计算总成本,后再选择最小经济批量,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Pi |
Qi |
是否可行 |
TC |
90 |
5.92 |
可行 |
2913 |
85 |
6.08 |
不可行 |
-- |
80 |
6.27 |
不可行 |
-- |
02
—
定期订货法
A. 订货周期的计算方法
定期订货法是按预先确定的订货时间间隔进行订货补充的库存管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预先确定一个订货周期T和最高库存量Qmax,周期性检查库存,根据最高库存量、实际库存、在途订货量和待出库商品数量,计算出每次订货批量,发出订货指令,组织订货。
设:T:经济订货周期,
C:单次订货成本
S:单位商品年储存成本
D:单位时间内库存商品需求量
TAC:年库存总成本(元/年)
=货物物年平均储存成本+货物订购成本
例:某仓库A商品年需求量D为16000箱,单位商品年保管费用S为20元,每次订货成本C为400元,求经济订货批量及经济订货周期。
B. 最高库存量Qmax的确定
C. 订货批量Qi的确定
定期订货法每次的订货数量是不固定的,订货批量的多少都是由当时的实际库存量的大小决定的,考虑到订货点时的在途到货量和已发出出货指令尚未出货的待出货数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