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曾说过:“国家的崩坏,绝非一朝一夕。”贾府的倾覆,其实也早种下败因,并不是一夕之间的事。贾府被抄,祸首是富过五代、家风问题,但是抄家之前,贾府其实就已衰颓。
曹雪芹在很多篇章里都暗喻道,当家者不可轻视账本的警示作用。每个国家、企业、家庭,都会有一本账,祸福兴衰都可以从简单的收支账上看出端倪,但是贾府有当家权责的人,却完全放任那本烂账,忽视风险意识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一、贾府当家人不重视收支平衡
荣国公第三代的官位,是由长子贾赦世袭的。贾赦不管家事,又由于荣府未分家,因此,荣府其实是由其弟贾政当家。
贾政自幼酷爱读书,在贾氏子孙中,他的人品端直、个性严谨,是个品行得当之人。只可惜他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不想把心思用在管理家事上。
于是贾政将荣府的财政大权交给了侄子贾琏和侄媳儿王熙凤。偏偏贾琏与王熙凤是一对“捞钱夫妻档”,贾琏见了钱,是油锅里的也还要捞出来花,而王熙凤更是贪财,违法私放高利贷,可以说贾政所托非人。
至于宁府,按辈分排序,应该也是由第三代的贾敬主管,但是贾敬一心只想求道成仙,早搬到城外道观里去,因此,宁府是由贾敬的儿子贾珍当家,而宁国公的官位也由贾珍世袭。
贾珍没有父亲管,自然也不干正事。只一味玩乐,就算是把宁国府翻过来,也没有敢来管他的人。因此,荣、宁二府虽然看起来都有当家掌权者,但是就像外人形容的,“运筹谋画的竟没有一个”。
不管是大家族还是小家庭,绝不能只图眼前安逸,必须要有人运筹谋划未来。
曹雪芹轻描淡写了两句:“贾政也不往下问,竟与贾赦各自说了一回话儿散了”,在这里点出了其态度。
如果贾政平时稍微关心一下屯里地租的情况,而不是等家被抄后,先祖留下的世职被革去,贾赦、贾珍戴罪流放边疆,荣、宁二府的吃用都要由他来扛,无路可退了,才想到要查账,也不至于后来的凄惨。
查账的结果使贾政急得跺脚,他以为贾琏儿持家有道,把家事料理得当,哪里想得到在这好几个年头里,寅年用了卯年的,只是装样子好。还把世职俸禄当成不重要的事情,怎么会不败呢。
贾府口袋最大的破洞,是宁府当家秦可卿过世时,向荣府当家王熙凤托梦预告的,“马上又要有一件非常大的喜事了”。
这件喜事就是贾政女儿元春将要封妃,以及封妃后的省亲。在第十六回中,皇室施恩降旨,说是贵妃娘家如果有大宅院,可以容纳随行的大队人马,贵妃便可以回娘家省亲。于是各贵妃家族开始忙着修盖省亲别院,贾府也开始大手笔建造大观园。
大观园的基地虽然是现成的,但是占地三里半,亭台楼阁、十几处院落的软硬件都必须置办。
贾政平日不管俗务,自然就放手让贾赦、贾珍、贾琏等人去安排布局。这座用十多万两白银堆出来的锦绣园林,只见园中花影缤纷,香烟缭绕,灯光处处相映,细乐时时声喧,这太平景象说不尽。
为了元妃与家族的风光,贾府砸下重金,反观元妃对于娘家的回馈,顶多是逢年过节的一些皇室小玩意儿,像是彩缎、古董,金钱赏赐,也不过一百两金子。
就像贾珍说的,“这两年来,哪一年不是赔了几千两银子的?想第一年省亲加上盖大观园,花了多少。再二年,再来省一回亲,只怕就穷的叮当响了!”
贾府收入只有恩俸与房租地租,开销却破了好几个大洞,当然财务严重恶化,贾政等到抄家后查账才知道,所入不敷所出就算了,加宫里的花用,账上还有在外借的。查东省地租后,他才知道近年所交不及祖上一半,用度却加了十倍。
贾政如果早点查账,就算要安排让贵妃女儿省亲,应该也不会再任由堂兄弟、子侄们把大观园变成大钱坑,如果早点关心财务,做好榜样,子孙们才会跟着重视。
二、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贾府应付往来的红白礼已经很惊人了,自家办红白事时,花钱更如流水。譬如,宁府秦可卿早逝,她的丧礼是《红楼梦》的第一场,也是排场最豪盛的丧礼。
秦可卿的逝世,也是金陵十二金钗正册中第一位逝世的人物。秦可卿到王熙凤的梦中提醒,说要注意“乐极生悲、早为后虑”。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是透过几位关键人物,提醒人们一定要“反着想”,在春风得意时要有危机意识。盛极必衰,亘古不变。这不仅是《红楼梦》的核心精神,也是世间万物都逃不了的宿命。
宁府第四代媳妇秦可卿与荣府第三代媳妇王熙凤年龄相仿,但是按辈分来看,秦可卿要叫王熙凤婶娘。
秦可卿过世当晚,到王熙凤梦中道别,“……因我和婶娘素日相好,又舍不得婶娘,所以来与你告别。并且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要告诉婶娘你,别人未必中用”。
秦可卿未了的心愿为何不告诉别人而是托梦给王熙凤?因为荣府的财务大权是在王熙凤手上的。秦可卿继续提醒王熙凤说,“常言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登高必跌重’。我们家现在赫赫扬扬,快要一百年了,倘或有一日‘乐极生悲’,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一世旧族?”
秦可卿虽然已经过世,却来托梦,这其实是在帮一众祖先传话。
王熙凤担任荣府财务长,小事基本都是她决定的,但重大的决策还是要她的“老板们”说了算。不过,因为实际经手财务,王熙凤最清楚贾府已外强中干,她的危机意识其实胜过她的几个“顶头上司”。
可惜自古人皆爱喜鹊,不爱乌鸦,老人们尤其不喜欢听烦心事,王熙凤就算想要拿着大刀砍,要节省,骂声肯定比掌声多。
在第五十五回中,王熙凤小产,须卧床静养,这时王夫人抓守寡的长媳李纨与庶出的女儿探春帮她处理各种琐碎家事,于是探春风风火火地整顿起贾府。
王熙凤的大丫鬟告诉她,探春裁减了好几项开销,王熙凤有感而发地说道:“你知道我这几年生了多少省俭的法子,一大家子没几个背地里不恨我的。”
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王熙凤若要进行财务改革,如果没有上行下效,形成风气,她除了担心外人笑话、讥讽贾府学小人家要精打细算外,还得提防自家人抱怨其刻薄。
三、必要的风险管理
上面提到,秦可卿托梦提醒王熙凤,言之谆谆,说务必要提防“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乐极生悲”的发生。忠言难免逆耳,但是王熙凤也知道秦可卿的顾虑是对的,她问有没有永保安康之道。
秦可卿笑王熙凤太痴,自古就没有永保之道,顶多是常保之道。秦可卿提示家族财富常保的原则就是“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
意识就是繁荣时就要做好衰退的准备。这个原则与春秋时代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计然所说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如出一辙。
如果大家把计然和曹雪芹的话真正听进耳朵里,身体力行,不仅能保安康,还能成就大事业。“旱时,备船以待涝;涝时,备车以待旱”的原则是李嘉诚一生奉行的。曹雪芹还不只是提示原则,他通过秦可卿详细刻画了执行方案。
第一个是针对祖坟,第二个是针对家塾,因为梦中秦可卿最担心的,就是未来家败之后,维系这两个地方的财源会出问题。
秦可卿说:“面前看来祖茔虽四时祭祀,但是应该无一定的钱粮;并且家塾虽成立,却没有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然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又有何出处?”
乍看到秦可卿说的,我们会不免疑惑,贾府祖坟,虽然是四时祭祀,但是祭祀花费终归是有限度的,贾府家塾更是属于义学性质,是由族中当官的人来资助,就算未来官职被撤,家塾应该也不至于难以为继。
但是秦可卿最关心的,以及提出的财务安排,都集中在这两项。
秦可卿的提示是,“不如听我的话,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设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可以皆出自此处,然后把家塾也设在此”。
但是一个大家族的衰败是很难靠一两个人之力得以扭转的。秦可卿看的通透,贾府其他人却未有此番见解,若是他们提早认识的风险意识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后面贾政也不至于无路可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