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留存收益包括哪些?(留存收益的账务处理程序是怎样的)

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下面我们就分别讲解他们的账务处理,理解其中的联系与区别,熟练掌握会计分录

留存收益,是指企业的净利润中提取或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它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企业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个部分,其中盈余公积是有特定用途的累积盈余,未分配利润是没有特定用途的累积盈余。

1.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根据其用途不同又分为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两类。因此,本科目应当分别设“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两个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公益金专门用于公司职工福利设施的支出。按现行规定,上市公司按照税后利润的5%至10%的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盈余公积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1)企业按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

嘉美公司于2015年成功实现税后利润83000000元,按10%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股东大会决议按20%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会计分录: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8300000——提取任意盈余公积16600000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16600000

(2)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

嘉美公司经股东大会决议,决定将法定盈余公积30万元转增资本,按规定增资程序获得批准后,该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300000贷:股本300000

嘉美公司2015年发生经营亏损50万元,经股东大会决议,用法定盈余公积弥补,会计核算上应作如下会计分录: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8300000500000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500000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的盈余公积。

2.未分配利润怎样分配企业在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时,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往往不能把净利润全部分配掉,于是就形成了未分配利润。
 

留存收益,也称为留存盈余,是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创造的,但由于公司经营发展的需要或法定的原因等,没有分配给所有者而留存在公司的盈利。可以说,留存收益是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它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利润,包括企业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的利润两个部分。因此,留存收益包括但大于盈余公积的范畴。

其中,盈余公积便是我们前面说到的、有特定用途的累积盈余,未分配利润则是没有指定用途的累积盈余。在企业需要的情况下,留存收益可以作为企业有益的筹资途径,比如说,企业在弥补亏损、增加资本等情况下,需要提取盈余公积的做法,便可以视为一种筹资的方式。

对于未分配利润,主要是指未限定用途的留存净利润,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这部分净利润当年没有分配给公司的股东投资者;二是这部分净利润未指定用途,可以用于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转增资本(实收资本)、弥补以前年度的经营亏损及以后年度的利润分配等。

在这里,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还有一个“库藏股”的概念。所谓“库存股”,又称为“回收股”,是公司将自己已经发行的股票重新买回,存放于公司,而尚未注销或重新售出。一般情况下,公司买回库存股,可以减少市场上已发行股票的总数。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库存股不能列为公司资产,而是以负数形式列为一项股东权益。

 

基于此,企业出售库存股时所产生的收益或损失,不会引起公司损益的变化,只会引起股东权益的变化。当然,与普通发行的股票相比,库存股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包括:库存股必须是本公司自己已经发行的、而且是没有办理注销的股票;库存股可以注销,也可以再次售出;库存股不分享红利,没有股东投票权,库存股的总价值不能超过公司资本的5%。

一般来说,公司持有库存股,可能出于这样的原因:买下某些要退出企业的股东的全部股票;经营活动的需要;为了吸引投资人,公司买回库存股,可以减少股票的发行数量,从而有助于每股净收益上升,以保持公司股票市值上升的形象;预防企业被吞并;利用持有库存股再根据市场行情来再次发行,作为公司理财的重要方法;公司股东或外界人士向企业捐赠的本公司股票等。

总之,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我们可以综合地看出股东权益有哪些变化,是股东了解自己股权变化状况的重要渠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