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就要付出代价。当你得到一个机会时,往往会失去另一个机会。而该选择哪个机会,人们则需要通过计算机会成本来加以权衡。
什么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的名词,又称一成本或替代性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
简单地说,就是为选择而付出的成本。
比如消费,你有一万元,可以选择买一个笔记本电话,也可以选择做一次长距离的旅行或者做其他的事情,但是一旦选择了一种,其他的选择就被排除了。
那么其他选择可能带来的好处,也一并消失。消失的这部分,就是机会成本,简而言之,就是你做选择所付出的代价。
比尔·盖茨的选择
比尔·盖茨于1973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律系学习,可是他对法律一直没兴趣,反而对计算机情有独钟。
19岁时,盖茨有了创办软件公司的想法,随之而来的就是他要面临一项选择,是继续读书直到拿到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的学位证书,还是辍学开办自己的软件公司?
比尔·盖茨热爱学习,顺利完成学业是他的梦想,哈佛大学的毕业证书是他所渴望的,可是经营自己的软件公司也是他所钟爱的。
在经过一番思考后,他毅然决定放弃学业,开办软件公司。事实证明了他的选择是对的,在1999年美国《福布斯》杂志的世界首富豪评选中,比尔·盖茨以净资产850亿美元登上了榜首。
1999年3月27日,比尔·盖茨回母校参加募捐活动时,有记者问他是否愿意继续回哈佛上学,弥补他曾经的遗憾。对此,他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做出任何回答。
这是为什么呢?按照常理,上学是盖茨喜欢的事情,在实现了创办软件公司的愿望后,他完全可以静下心来继续学习,实现他的哈佛梦想,可是他为什么又选择放弃呢?
如果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个问题就不那么令人困惑了。因为,对于当时的比尔·盖茨,比起放弃学业继续经营公司,放弃经营公司去上学的机会成本更大。而且,他在计算机领域的技术水平已经相当高,上学对他来说得到的利益不可能比他经营公司的利益大,所以他当然会选择机会成本较小,利益大的一方。
今日启示:
机会成本的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决策中。面对有限的资源,为了能够得到想要的,人们必须选择放弃。
选择有时很容易,但有时却很难,难就难在备选的双方都有多种多样或者不相上下的优势。
不过,只要了解了其中的机会成本,人们就会明智地作出最经济、所获利最大化的选择。
判断一个选择是否正确的标准,是看机会或成本的大小。
如果你的机会成本小于你的选择带来的利益,你的选择是正确的;如果你的机会成本大于你的选择带来的利益,你的选择便是错误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