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效益分析怎么写(复合生态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

“茶叶 + 黄金梨 + 三叶草”复合生态模式是在茶园中间种黄金梨,行间种植三叶草,形成“乔—灌—草”三层立体结构 。 春季收获茶鲜叶,秋季收获黄金梨。茶园行间种植白三叶草约 2 年后, 可在茶园行间建立优势种群,形成 15~20 cm 厚耐踩踏覆盖层,有效抑制其他杂草的生长,实现以草控草,同时降低人工除草的成本,减少除草剂的使用 。 同时,三叶草可固氮,提升肥力,梨树可为茶树适当遮阴。 此立体模式能够改善茶园局部生态环境 ,降低茶园气温变幅,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营养成分, 改良土壤环境和物理状况, 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水分蒸发的作用 ,是一种新型环保高效的复合生态栽培模式。

1 适宜区域与条件要求

本模式适宜推广应用的区域:适宜茶树、梨树生长种植的区域。

适宜地理、气候条件:种植区域以平原或缓坡丘陵为主,海拔一般不高于 600 m ,土壤呈酸性, pH 值4.5~6.5 ( 4.5~5.5 最适宜),年有效积温在 4 000 ℃ 以上,年平均降雨量为 1 000~2 000 mm 。

基础设施:茶园基地基础设施齐备,沟渠路配套布局合理;主干道与园外道路相连,支道与主干道相连。 同时,茶园附近要有农产品加工厂房,配备仓储保鲜冷链设施。

在“茶叶 + 黄金梨 + 三叶草”复合生态茶园中,黄金梨的栽植株行距 6.0 m×3.6 m , 栽植密度 450~525 株 /hm 2 ;茶树的种植大行距 180cm 、小行距 33 cm ,株距 33cm ,每丛 2~3 株。三叶草的种植宽度约 0.75m ,播种量为 22.5~30.0 kg/hm 2 。

2 建园技术

根据当地的基础自然条件, 选择背风向阳的半山坡,土层深度应达 1 m 以上,土壤 pH 值应适宜茶树生长,以 4.5~6.5 为宜。 对于 15° 以内的平缓坡地,应深翻 80~100 cm ,同时施入基肥;对于 15~25° 的坡地,需要先修建梯田。 深翻完成后,沿茶园的主支道及生产道修筑纵横交错的排灌沟渠, 使茶园达到旱能浇、涝能排的要求,特别是平地种植应注意排水通畅。 根据实际地形条件,做好梨树、三叶草、茶树品种以及茶园园地道路、排灌沟渠的规划。

2.1 茶树种植管理技术

2.1.1 选择良种。 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茶树品种,优先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认)定且适宜当地种植的茶树无性系良种,面积较大的茶园应做好品种搭配。

2.1.2 保证苗木质量。 选择生长健壮、苗高 20 cm 以上、茎粗 0.3 cm 、分枝 2~3 个、根系发达、无严重病虫害的无性系茶苗进行定植。

2.1.3 施肥改土。 种植前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施干草 15 t/hm 2 、猪牛栏肥 22.5~30.0 t/hm 2 ,混配磷钾肥 450~750 kg/hm 2 (磷肥应提前 1 个月与有机肥混合堆沤),或施菜籽饼 1.50~2.25 t/hm 2 ,开沟深施。 一般开宽 40 cm 、深度 50 cm 左右的槽体,槽底铺草后覆土,距离地面 20~25 cm 时,施猪牛栏肥或饼肥,施肥后经过 1~2 个月的腐解,待土壤下沉后方可栽植。 茶苗不可直接与底肥接触,应相距 5 cm 以上,即施肥处距离地面 20 cm 左右,再用表土回填,上面15 cm 左右土层为茶苗栽培层。

2.1.4 定植。 茶苗定植以晚秋或早春 2 — 3 月为宜,将茶苗移栽于施足底肥的种植沟中。 定植后,及时剪除离地面 15 cm 以上的枝叶,减少水分蒸腾,浇足浇透定根水,此后每隔 3~5 d 浇 1 次水至成活。

2.1.5 茶树树体管理。 茶苗管理要做好保苗及补苗工作。 茶苗成活前的管理重点是浇水、遮阴保苗,缺株少丛的茶园要及时补植。 茶苗成活后即可进行常规的幼龄期管理,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树龄小,需肥量不大;随着树龄的增长,逐渐增加施肥量。 成活后要定期进行修剪。

2.1.6 施肥管理。 栽植的第 1 年不需施肥,但要注意人工除草。 此后每年追肥 3~4 次,追肥氮、磷、钾比例为 1∶1∶1 ,年施氮 45~75 kg/hm 2 ;成年茶园基肥以腐熟饼肥或有机肥为主,开沟施 2.25~3.75 t/hm 2 。

2.1.7 病虫草害管理。 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多种防治方式,采取多措施综合治理 。

2.1.8 土壤管理。 结合施肥除草用旋耕机或人工进行土壤管理,注重防控土壤流失,使土壤一直保持然疏松。 茶园梨树土壤管理同期进行。

2.2 黄金梨种植管理技术

2.2.1 合理配置授粉树。 选择适应当地自然条件且与黄金梨花期一致的梨树授粉品种,按照 1∶3~1∶8 的比例配置。

2.2.2 栽植。 梨树栽植时期为 9 月至翌年 3 月,以10 — 11 月为佳。 种植前要求挖深、直径各 1 m 的穴,每穴施足底肥农家肥 30~40 kg , 混合适量磷肥后施入穴底,覆盖泥土后种植黄金梨。 梨树苗要求根系完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种植后浇透水,每年结合施基肥深翻改土。

2.2.3 梨树树体管理。 梨树应定期整形修剪,及时摘心除蘖、授粉疏果。

2.2.4 肥水管理。 以有机肥为基础,生物肥、氨基酸类、腐殖酸类复合肥为补充,适量施肥,及时浇水。

2.2.5 病虫害管理。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采用人工捕捉以及性引诱剂、粘虫板、杀虫灯诱杀等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及时给果实套袋,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3 三叶草种植技术

2.3.1 播种。 三叶草可春播和秋播。 第 1 年新栽茶园建议春播( 3 月底至 4 月底),秋季( 9 月下旬至10 月)补种 1 次。 播种量净种子 100~150 kg/hm 2 、包衣种子 150~250 kg/hm 2 ,播后保持土壤湿润。 由于种子细小,可用细土、黄沙、基质土、草木灰等搅拌混匀,进行撒播,提高播种均匀度。

2.3.2 管护。 三叶草小苗出土后,苗期约需 30~40 d 。此时易受杂草危害,可通过人工清除其他杂草,使三叶草尽快获得竞争优势。 苗期合理施用氮肥,促进三叶草小苗生长。 分枝以后进入生长旺期,不需过多管理措施。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茶园栽植 3~4 年可成园, 5 年可丰产。 黄金梨栽植 3 年可挂果, 5 年可丰产。 由表 1~4 可知,生态茶园第 1 年投入较大,前 3 年建园净投入 7.92 万元 /hm 2 ,第 4 年可有 3.51 万元 /hm 2 的收益, 5 年丰产后年收益 15.66 万元 /hm 2 。

表 1 复合生态茶园(第 1 年)种植投入

注:三叶草种子可连续发芽 4~5 年。

表 2 茶园幼年期( 2~4 年)年投入 单位:(元· hm -2 )

 

表 3 成年复合生态茶园(第 3~5 年)产出

 

表 4 复合生态茶园( 1~5 年)产出效益 单位:(元· hm -2 )

 

3.2 生态效益

茶园套种梨树后,可以起到遮阳作用,减轻高温强光对茶树的伤害; 种植的三叶草在冬季可减少温度散失,增强茶树抗寒能力,减少茶园遭受冻害;梨树落叶和三叶草腐烂后, 可以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

3.3 社会效益

通过体验采茶、 采果、 观光的方式实现茶旅结合, 不仅可以提高茶叶销量, 同时还可以增加附加值,实现旅游、餐饮、住宿等多方面的收入。 同时,从单一茶园春季集中用工,改为四季用工,带动了周边农民稳定就业,提高了收入水平。

4 总结

“茶叶 + 黄金梨 + 三叶草”复合生态模式不仅改变了茶园单一农作物产出的局限性、 提高茶园经济效益,而且能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更能够带动周边茶旅,实现茶产业融合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 茶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的模式值得推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