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了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提升组织效几乎成为了所有企业的重要任务,这说明中国企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成为全面开展组织变革的信号,是中国企业进化到下一个阶段的前奏,本文就来探讨提升组织效能的三条有效路径。
第一条路径,由职能型结构转变为矩阵型结构,这是对组织架构的变革。现阶段绝大部分中国企业依然是职能型结构,包括了直线职能型与事业部型(母子)两种,其分工与协作式的垂直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商业时代的市场变化,使组织运行系统越来越僵化,这时只能向矩阵型结构进行转变,在组织内部构建横向管理线条,即在企业中成立以产品类型划分的事业部或业务单元,使这一横向业务线条直接面对客户,增加组织运行系统的灵活性。
世界一流企业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即已开始向矩阵型结构形式演变,在此过程中组织效能得到了极大提升,如今都是矩阵型结构或更高级的组织结构形式,反观中国企业仍然停留在职能型结构的框架中,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运行起来显得越来越迟缓。
第二条路径,由产品管理转变为集成业务管理,这是对管理方式的变革。现阶段大部分中国企业采取的都是产品管理方式,这是一种程式化、标准化的,以产品为导向的管理方式,其结果必然会造成产能过剩的局面,当客户需求频繁变化时,企业很难跟得上市场变化的节奏,这时只能向集成业务管理方式转变,这是一种集成化、系统化的,以客户为导向的管理方式,能够在企业内部实现跨部门、跨功能的横向拉通,使创新团队直接能够面对客户需求,这与矩阵型结构的原理完全相通,因此在横向业务单元中必须采取集成业务管理方式,才能有效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世界一流企业的集成业务管理覆盖率能够达到80%以上,甚至后台部门中都开始进行集成业务管理,而在中国企业内部达到20%以上的都很少见,绝大部分企业依然是产品管理方式,在企业内部造成了极大的内耗,更不利于企业创新活动。
第三条路径,由职位管理转变为角色管理,这是对管理基础的变革。现阶段大部分中国企业的管理机制都建立在职位管理基础之上,强调的是人岗匹配,职位的稳定性导致管理系统缺乏应有的灵活性,把人才牢牢的限制在某个职位上,严格按照职位要求开展工作,极大的压制了个体的创造力,这时必然要向角色管理基础转变,把人才从职位上解放出来,充分释放个体创造力,让员工能够随着工作变化进行针对性调整,主动追求个人的成功目标,实现组织与个体的双赢。
世界一流企业如今早已职位角色化、部门团队化,人才能够在企业内部进行有效流动,实现了人与工作的有效配置,角色管理有效提升了员工的创造力,同时收获职业发展中的成功喜悦,而绝大部分中国企业还停留在以提高积极性来弥补创造力上的不足,这与新商业时代的市场要求相背离。
新组织变革“三引擎模型”
以上三条路径都可以有效的提高组织效能,也在世界一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得到充分印证,矩阵型组织结构、集成业务管理方式、二元管理基础也是我们以前提出的新组织设计“三引擎模型”,但凡摆脱传统色彩的企业都具有“三引擎模型”的身影,在我以前的文章中有过详细介绍,也列举过众多案例。早在2015年我们提出“三引擎模型”这一组织变革工具时,很多企业并没有理解三者之间的集成关系,直到近两年才开始掌握其中的基本逻辑,我们的客户已经把“三引擎模型”开始应用在实践中,在组织变革中发挥出了良好的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