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估值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讲一个例子。
几年前,团队对一个并购标的进行估值,按惯常套路,一顿操作猛如虎,第一版算出估值12亿。随后剧情就非常精彩。
被并购方说低了,起码15亿,并购方说高了,10亿附近比较合理。
双方拍脑袋,我们用模型论证“拍的对”。
几个回合以后,双方达成一致,定价在13.5亿,此时模型也是配合得天衣无缝。
而此次估值采用的模型就是最严谨的现金流折现模型。
估值是什么?
上市前,估值是心理预期,模型是证明预期是对的。
上市后,估值是一部分人的行动指令,是另一部分人设置的价值陷阱。
是不是估值就没有意义呢?当然不是!
估值是一个工具。
假设很多人都已建立起PE超过20倍就价格偏高的概念认知,如果把PE降到15倍,是不是就会很多人认为价格合理了。
注意市盈率的公式,P/E。调节PE可以通过分子P,也可以通过分母E,如果把当期利润E提高一点,即便P不变,PE就可以降低,此时大部分人就会有股价更便宜的错觉。是不是很有意思!
我们继续看,如果没有估值,就像原始社会以物换物,没有参考价格,就没法评价两个红薯换头驴有没有吃亏。因此,估值方法就像给大家一个价格标准,什么价位大家可以入场,促进交易更加活跃。
因此,了解清楚估值的底层逻辑,就知道该怎么学,如何用?
学会估值是为了看清对手牌,知己知彼,防止踩雷避坑。
二、如何用财报进行估值?
先从简单示例入手。
如果有一家上市公司,公司的全部资产就是一套海边度假房产,100万全款买入,每年租金收入扣掉折旧、人工等各项开支后,净利润5万元。假设房价不涨,租金不变,利润不变,你愿意多少钱购买这家公司(这套房子)。
房价不涨,100万就是市价,对应的市盈率100/5=20倍,合理吗?
简单来说,每年5万收益,100/5=20年回本。
如果考虑物价上涨因素,每年涨3%,要保证购买力水平不变,需要31年才能够回本。
当31年后才能回本作为决策参考时,相信你会犹豫要不要买?或者要不要再砍砍价?或者检查一下房屋质量,和周边规划,31年后房子是否还能用,此处是否还有租赁市场需求,或者转手还能卖多少钱?这一系列心理活动,已经完整演绎了估值决策的全过程。
估值的方法有很多,PE、PB、PS、PEG、DCF等。如果只是用前面几种相对估值法,压根就不必看财报。真正能用的上财报的是现金流折现模型,既然牛哥是说年报,咱们就重点讲现金流折现模型。
现实中,越复杂的方法,越没用,精确的错误不如模糊的准确,尤其在计算估值时,最好是拿计算器随便敲几下,就能有个大概判断,这才是好的方法。
1、简单的方法。
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企业都会经历导入、成长、成熟、衰退四个周期。如果时间足够长,平均到每一年,公司能够实现稳定盈利C,哪怕利润每增长,都已经算是不易。因此我们就可以用永续增长模型(P=C/i),对公司进行简单估值。
C是每年的净现金流。既然是粗略估计,也可以用净利润代替,这个数更容易获取。
净利润和净现金流的差别主要有两项:
一是折旧摊销。拉长时间周期来看,投资购买资产的开支都会折完,二者无差别,但具体到每一年,还是有差别的,因为净利润采取的方式是每年折旧一定比例,现金流则是付多少扣多少。由于时间价值的影响,这个差异在不同年份就会体现出来。
二是不进利润表的开支 。有些项目会影响资金,但不进利润表,比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经营性资产和负债。但拉长周期来看,所有存货都要卖出去,所有的应收都会收回来,应付都要付出去。
因此在永续模型下,这些短期影响就不要纠结,追求模糊的准确,不要在细节上死抠。
简单举例,某公司净利润3亿,折现率按8%(为啥是8%以后细说,用就对了,不满意可以换成5%,10%,分别看看)。公司价值=3/8%=37.5亿。如果账上有点现金或者股票,再加上,没有就算啦。再看看股本,假设2亿,股价=37.5/2=18.75元。如果价格与之偏离不大,那么这支股票就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2、复杂的方法。
刚才我们做了极端假设,利润不增长。复杂的模型,我们就可以提高点要求。首先,利润要有增长,增长多少,就是我们要从财报里寻找的内容。其次,收益率要提高,提高到多少,也要从年报里找。这两项要找的参数,也正是本章深扒财报的关键。
(1)利润增幅怎么找?
关于利润增长,牛哥认为,一定要放到大格局中判断小格局,大格局就是宏观趋势和行业趋势,小格局就是公司历史。大格局看未来,小格局看历史。
比如:医美行业。随着医美接受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加上当前的低渗透率,人们求美的心态和老龄化对青春永驻的愿望,3-5年内甚至更久,增长趋势基本确定,行业具有高复购、高毛利的特点,进一步推断高速增长成为可能。行业强监管只是整治乱象,并非扼杀增长,反倒越规范越容易让优质标的凸显。
根据市场预测未来几年,医美市场规模,有望保持20%以上的增速。
资料来源:Wind,新氧研究院,上海证券研究所
由此来看,大格局可以给出未来5年20%的增幅。
如果我们分析的目标公司是上游原料和器材公司,可以看到三家较有代表性的公司,过去几年,平均利润率增幅基本也在20%左右,龙头公司表现更优。
小格局看未来,小格局看历史 ,未来5年给出20%的预期增幅不会很意外。
细心的朋友,可以分多档位 ,计算加权期望。
(2)收益率怎么找?
计算公司ROE=净利润/净资产。
如果公司的ROE为20%,那你不妨大胆一点,从保本的预计收益5%,提高到12%附近。为什么不是20%,考虑因素很多,比如公司利润会有部分留存,利润也未必全部能收到现金,现金也可能会受限等。通常来说扣除5-8pct都是合理的。
至于选取多少,牛哥仍然建议取一个好记的。牛哥通常根据业绩好坏,取12%,8%,5%作为基准参考。
同样以医美上游原料器材厂商为例,我们取12%,巧合的是,牛哥在龙头公司招股说明书中也看到,并购时折现模型刚好用的也是12%。
(3)数据怎么用?
有了上述两个参数,牛哥建议用两阶段模型,为啥呢?先看下图:
很多企业都逃不过生命周期模型,高速增长后的公司通常会因为行业衰退、行业内卷、竞争恶化或者内部管理等因素,陷入内卷,低增长、甚至负增长。因此估值模型使用两阶段更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通常增长期5年(选3年计算量会更小),之后永续增长。
结合以上,我们的估值模型就可以计算了。利润增长20%,折现率12%,假设当期利润3亿,股本2亿。
p=E/1.12+1.2E/1.12^2+1.2^2E/1.12^3+1.2^3E/1.12^4+1.2^4E/1.12^5+1.2^4E/0.12/1.12^5。
根据上述模型计算出公司市值为44.9亿,如果账上有点现金或者股票,再加上,没有就算啦。股本假设2亿,股价=44.9/2=22.45元。永续模型估值是18.75元,可以粗略理解为20元附近都是相对安全。
能不能支持这个结论,就需要看看行业趋势、行业地位、公司经营、资源保障、竞争格局等基本面分析,进一步佐证。切记:尽信书不如无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