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会计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管理中有哪些循环的环节)

1、分值:3~8分

2、备考指导:会计循环包括四大部分: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计量和会计报告,重点掌握会计记录的方法,本部分内容理解难度较高,建议结合教材精讲班理解学习。

3、考纲要求:

(1)理解会计确认的主要内容和确认标准。

(2)掌握会计记录的方法、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3)辨别主要的账务处理程序类型和会计计量属性类型。

(4)掌握会计循环的主要环节,区分会计循环各环节的主要会计工作。

按照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要环节的会计基本程序及相应方法称为会计循环。

一、会计确认

(一)会计确认的概念

1、会计确认:指会计数据进入会计系统时确定如何进行记录的过程,即将某一会计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利润等会计要素正式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

2、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确定某一经济业务是否需要进行确认;

(2)确定该业务应在何时进行确认;

(3)确定该业务应确认为哪个会计要素。

(二)会计确认的标准

1、会计确认的一般标准:

(1)被确认的项目是通过经济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其交易性质符合会计要素的要求;

(2)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和流出企业的不确定性能明确地评估;

(3)该项目应有可以计量的属性,并能可靠地进行计量。

2、确认要求:

(1)在确认收入时,应当及时,并坚持权责发生制;

(2)在确认费用时,应当按照收入和对应发生的费用配比的要求操作。

(3)确认收入和费用时需要在“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前提下,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来合理确认。

(4)收入的确认要建立在取得收入权利的交易或事项发生之时,费用的确认应是在承担费用的交易或事项出现之时。

(5)资产的确认要建立在取得资产所有权的交易发生之时,负债的确认要建立在确定负债成立的有关业务发生之时。

(6)权责发生制构成了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基础,也进一步构成了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基础。

[经典真题]

1、[2019]会计确认应该符合一定的标准,企业在确认收入时应当坚持的标准有()。

A.及时确认

B、取得收入权利的交易已经发生

C、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进行确认

D、取得资产所有权的交易已经发生

E、年底统一确认

参考答案:ABC

参考解析会计确认的具体要求:在确认收入时,应当及时,并坚持权责发生制;在确认费用时,应当按照收入和对应发生的费用配比的要求操作。确认收入和费用时需要在“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前提下,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来合理确认。收入的确认要建立在取得收入权利的交易或事项发生之时,费用的确认应是在承担费用的交易或事项出现之时。资产的确认要建立在取得资产所有权的交易发生之时,负债的确认要建立在确定负债成立的有关业务发生之时。

2、[2021]会计工作是不断重复、循环进行的,会计信息生成的主要环节有()

A、会计确认

B、会计分析

C、会计计量

D、会计报告

E、会计记录

参考答案:ACDE

参考解析会计上将按照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要环节的会计基本程序及相应方法称为会计循环,会计工作就是依照这一程序不断重复、循环进行的。

二、会计计量

(一)会计计量的概念

1、会计计量:指为了在会计报表中确认和计量有关会计要素的实际状况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计量问题是会计的核心问题、贯穿于会计从确认、记录到报告的全过程。)

2、目的:进一步明确一项经济业务所带来的某一会计要素变化的数量为多少,体现会计信息的定量化特点。

[经典真题]

1、[2019]会计计量的目的是()。

A、确定经济业务发生时涉及会计要素变化的数量

B、在会计报表上对外反映会计要素变化结果

C、确定会计要素如何计量在会计报表上

D、选择进行会计要素记录的方法和手段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会计计量目的是进一步明确一项经济业务所带来的某一会计要素变化的数量为多少,体现会计信息的定量化特点。

(二)会计计量的属性

1、构成:计量单位(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计量基础)

(1)计量单位主要是货币量度,同时为了管理的需要辅之以各种实物量度。

(2)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计量属性

A历史成本

1、定义:又称原始成本,是指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

2、计量:

(1)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2)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B重置成本

1、定义: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2、使用前提:资产处于使用状态,且能够继续使用,对所有者具有使用价值。

3、计量:

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C可变现净值

1、定义:指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估计售价减去

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以及估计销售所必需的费用以及想法

关税费用后的金额。

2、计量:

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算。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1、定义:指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估计的未来现金流入扣除未来现金流出后的余额,用恰当的折现率予以折现而得到的价值。

2、计量:

(1)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2)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D公允价值

1、定义:

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

债务清偿的金额。

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且不打算或不

需要进行清算,不存在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

性交易的事项。

2、计量:

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

[注]企业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经典真题]

1、[2021]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称为()。

A、历史成本

B、现值

C、重置成本

D、可变现净值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2、[202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存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计量基础()

A、现值

B、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

C、公允价值

D、历史成本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一存货》中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三、会计记录

(一)会计记录的概念

会计记录通过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等载体,运用复式记账等手段,对确认和计量的结果进行记录,为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积累数据的过程。

(二)会计记录的方法(重点)

会计记录的方法主要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

A设置账户

1、账户:根据以会计要素划分的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各项目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

2、会计科目: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

(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3、分类:

(1)按照反映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成本类、费用类和损益类。

(2)按照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4、账户结构:左方(记账符号为借)、右方(记账符号为贷),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

账户结构基本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1)资产类、成本类和费用类账户的增加用“借”表示,减少用“贷"表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2)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账户的增加用"贷"表示,减少用"借"表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B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法: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计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的一种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被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方法)

1、定义: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记账方法。

2、账户的基本结构:

①借方:资产期初余额、资产增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减少和资产期末余额。

②贷方: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增加、资产减少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

3、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4、试算平衡方法:(借贷平衡)

①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②余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C填制和审核凭证

1、会计凭证: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

2、会计凭证按照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分为:

(1)原始凭证: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

(2)记账凭证: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用来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来完成的。

D登记账簿

1、账簿:指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设置和登记账簿,是会计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环节,是联结会计凭证和财务会计报告的中间环节。

2、按照账簿的用途分类,账簿可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

3、为了保证会计账簿所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会计人员要定期对账,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对账工作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经典真题]

1、[2021]关于借贷记账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B、借贷记账法是一种复式记账法

C、各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期初余额,应分别计入该账户的左方

D、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各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期初余额,应分别计入该账户的右方(贷方)。故C错误。

2、[2021]假设企业的应收账款账户期初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