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又被称为利润现金保障倍数,可以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盈余质量,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现金净流量同净利润的比值。但很多人都对这个名词比较陌生,本文就专门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的含义以及用法。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存在的意义
我们利用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可以修正企业的实际收益能力,因为它可以从企业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出发,对企业收益的质量进行评价。
我们通常用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100%来计算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也是作为企业效绩评价的标准之一,但在实际运用中,该指标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的计算与分析方法
对盈余现金和利息费用等因素会对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指标产生影响,但不要担心,我们可以对考核办法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按调整后的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计算办法来进行考核。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企业经营现金流量计算公式应该是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
在企业经营利润能全部实现的情况下,如果用于企业资产更新改革的资金来源也有保障的话,那么就可以判断,此时的经营现金流状况是健康的。如果调整后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低于0.8时,或近几年内内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低于0.95时,则需要企业对其数值偏低的原因进行说明,与此同时,企业应该对利润指标的真实性进行审查。
从上文我们可以得知,合理的运用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可以协助我们更好的进行企业管理,可以更好的为我们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也是我们对企业进一步运营的一个参考,详细阅读完本篇文章的你,应该对于这个小知识了解了吧。
所以今天我们就把这个缺陷给补上,分析“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这个指标。
每个指标都有那么几个外号,因为财务科目很多都是相通的,所以叫法不一样,只要合理,你也可以自己取名字。
实际上我经常自己取名字,因为我很少直接套用公式,就像我前面很多文章分析的那样,很多财务指标肯定是对的,但不一定是最准确的,所以我一般都会“加料”或者“修改”,名字就真的只是一个代号而已。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也叫“盈利现金比率”,还叫“利润现金保障倍数”。
意思都一样,指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现金净流量同净利润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这个指标很方便查数据,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里面直接就有。
比如长江电力的现金流量表如下图所示:
怎么看现金流量表在之前分析财报的文章里有非常详细的说明,不熟悉的建议回过头多看几遍。
你看现金流量表分为了三大块,都分为流入和流出,分别用不同颜色表示了,其中经营现金流就是第一大块。
当然财报上面只有资产负债表是分左右两边的,现金流量表并没有,我方便为了截图就做成了两边。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很好地反映了企业的收益质量,收益质量越高,现金流肯定越好。
所以这个公式首先肯定不适用于亏损的企业,净利润为0,分母就是0,小学生都知道分母是不能为0的。
对于亏损企业有另一套方法,后面也会讲到。
另外金融类企业或者企业投资收益占比较大的企业也不适用这个指标,因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是不在经营活动中的。
当企业赚钱了,有净利润,按道理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至少应该大于1。
很简单,净利润是扣除了所有成本和费用,还交过税的,而经营现金流可没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