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中国代表团前往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代表团成员都非常兴奋,因为此行他们将实现一个历史性的突破:签订中美入世协定。
经过十三年的艰难谈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最后一道门槛美国,终于同意中国的申请。这一次就是应克林顿之邀来美国签约的。
但当代表团见到克林顿的时候,却得到了始料未及的一句话:很抱歉,恐怕我们不能立即签署协议!
克林顿的表态不仅惹怒了中国代表团,也激怒了早就翘首以待的美国商界,他们随即向白宫施加巨大压力。克林顿对此颇感意外,迫于压力他亲自给代表团打了一个电话建议可以把谈判小组留下,解决剩余问题后再签字。
代表团领导也毫不客气,直接给他驳了回去:你们美国人出尔反尔,一点信用都不讲,你们想签就签,不想签就不签。哪有这样的道理?要是真想谈,那就到北京来谈吧!
说完,代表团毫不客气地挂掉了电话。第二天就率团返回了北京,克林顿一时间成了众矢之的,受到美国和全球各国的批评,颇为尴尬。
这一幕是发生在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前的一段曲折故事,但这样的曲折并不只有一次。为了加入世贸组织我们整整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其中艰难险阻是他人所难以想象和理解的。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重要决定,中国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我们的方针是既要对内改革,也要对外开放。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国土面积排名第三,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当中国打开国门对外开放之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出现了大幅增长,中国丰饶的物产和特色的产品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而国外的先进产品也正是我们发展建设所急需的。
不过,对外开放却并不是将国门打开那么简单,在国际贸易中有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过的门槛,那就是关税。
按照国际惯例无论进口还是出口都是要缴纳关税的,这就使得进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幅提高,并不利于国际贸易的进行。
但是关税又是相关国家财政收入和对国内贸易保护的重要措施,不可能将其完全撤销。为了消除贸易壁垒和国际差别待遇,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提议下,各国于1947年在日内瓦签订了关贸总协定,1948年开始实施。
关贸总协定简称“GATT”,它就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之一,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被美国等西方国家控制的关贸总协定一直未曾接纳新中国进入。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出口贸易的作用显得愈加重要,而过重的关税和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成为了重大障碍,致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遭受巨大损失。
在入世之前,中国进口的产品特别贵,并且有很多先进技术无法进口,普通老百姓根本买不起进口货,只能“望洋兴叹”,徒生羡慕!
国务院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正式申请恢复中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简称“复关”。
做出这项决定是非常不容易的,首先我国刚刚确定改革开放的政策方针,在现实推进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国内思想上还未必能够全部接受。
另外,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成员大部分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上的长期对立使得我们之间有很大的矛盾,也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因此这有可能是一场长期且艰难的谈判。
尽管困难重重,但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党中央国务院依旧决定抽调精干力量,下定打持久战的决心,克服万难一定要完成这项重要的历史任务。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场仗一打竟是十五年。
1986年7月,中国正式向关贸总协定提出恢复缔约国地位的申请。
美国是关贸总协定最大的成员国,并且具有主要发言权,西方多数国家都要看美国人的眼色行事。
虽然中国和美国在70年代末就已经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且中美之间还曾经联手对抗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有过一段紧密的合作。
但是美国对于中国仍然怀有非常深的成见,他们并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富强的中国崛起。到了80年代中后期,苏联的形势开始快速恶化,这个世界上曾经的最强国已经显现出了分崩离析,摇摇欲坠的趋势。
这个时候的美国则扶摇直上,霸主地位更加巩固,因此很快就放弃了和中国联手抗苏的政策,只想独自称霸世界。
不过,当时的中国也有自己的信心,因为中国有10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且国家政治经济环境非常稳定。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将成为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这样的市场无论谁都不愿意错过。
所以,尽管西方政府对中国抱有很深的成见,但是他们的工商企业界对中国打开国门非常欢迎,并且迫切希望中国能够加入关贸总协定,以便于同中国进行更多更广泛的贸易。
基于这样的大趋势,中国开始了和关贸总协定成员国的漫长谈判。
谈判并不顺利,在谈判初期,意识形态成了最大的拦路虎。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关贸总协定的绝大多数成员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他们提出了一个令我们非常头疼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必须是“市场经济”国家。实际上究竟什么是市场经济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只要这个国家承认支持这个概念,并做到基本的贸易规则即可。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一直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而反对资本主义,长期以来我国执行的都是“计划经济”。
相比之下“市场经济”一词就成了资本主义的代名词,所以当时我国的谈判代表对这个问题有些讳莫如深,不敢轻易回应西方的质疑。
就这一个词,导致了整个谈判原地踏步长达六年之久,直到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时表示:中国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正是这一句掷地有声的讲话,让陷入僵局的谈判顿时迎来了柳暗花明的时刻。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支持发展市场经济。
随后,谈判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关贸总协定有136个缔约国,在中国提出复关申请之后,有37个国家提出要与中国进行双方市场准入谈判。
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和这37个国家全部达成协定之后才能获得复关的通行证。
艰难的谈判开始了,中国谈判代表团与这37个国家进行了深入的接触和交流,对每一条款,甚至每一句话都做了深入的研究。然后在一个个的与对方沟通、讨论,讨价还价成了双方的必修课。
但中国谈判代表团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长征精神,脚踏实地,坚韧不拔,将问题和障碍一个个的解决。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干劲,赢得了众多对手们发自内心的敬重。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随着世界形势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半个世纪之前制定的关贸总协定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的世界经济的发展。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接替关贸总协定,成为国际贸易领域最大最重要的组织。
WTO的出现并不是仅仅更改了名称,而是从内容到框架都有了实质性的变化与进步。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国需要按照全新的规则与这37个国家重新展开谈判。
随着新规则的到来,这37个国家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这背后则是他们更大的野心,他们希望借助此时拿下更优惠的条件,以便将来占据中国的市场。
经过近两年的艰苦谈判,中国谈判代表团终于在1997年5月拿下了第一个谈判对手,匈牙利。
第一场谈判的胜利意义重大,不仅说明了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并且在首场谈判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很多细节方面的问题在后来的谈判中就提前解决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在谈判紧张进行的同时,中国国内的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就。领导班子顺利过渡、国企改革深入展开、人民收入明显提升、收复香港、抗击98年大洪水、成功化解东南亚经济危机等一系列成就,也让谈判对手们看到了中国即将爆发的巨大市场潜力。
所以,在后来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先后与35个国家签订了入世协定,只有一个国家始终不同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个国家就是美国!
和美国的谈判是最为艰难也是最为曲折的,中国为了尽快加入WTO,抓住这一波快速发展的机遇,做出了重大的让步。
到了1999年,中美谈判终于出现了重大转机,美国工商业界不断向国会和白宫施加压力,迫切要求尽快让中国加入WTO不然好机会都要被别人抢去了。
当年4月10日,《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在美国华盛顿签署,这标志着挡在中美之间的最后一道屏障被扫除,克林顿甚至兴奋地表示美国会努力帮助中国在21世纪来临之前加入WTO。
事情发展到这个阶段,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美好,一切的努力终于要得到回报了。但是当代表团来到美国准备亲自见证签约的时候,克林顿却给我们泼了一盆冷水,也就是本文开篇部分的故事。
中国代表团愤然离去,让白宫方面始料不及,克林顿也意识到自己这回玩砸了。实际上美国人此时急需和中国签订协议,让中国加入WTO,如果美国失去这次机会,巨大的市场将被其他国家抢占。
1999年11月美国方面的谈判代表团来到北京与中国方面进行再一次艰难的谈判。
尽管在我们的主场,但是美国人的态度依旧非常蛮横,甚至提出了很多过分要求,让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他们才肯同意中国入世。
很快谈判就陷入了僵局,美国人提出的这些条件非常敏感,涉及到中国的重大利益,不仅谈判代表认为不合理,国务院方面也不同意批准。
但美国人的态度却非常坚决,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最后美国首席代表威胁说既然中国不同意美国的条件,那就没有必要谈入世了,协议也不要签了,我们明天一早就离开北京。
中国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发现,在这位首席代表咄咄逼人的同时,对方其他人正在认真校对协议中的条款,并且非常认真,而这个步骤往往是在最后签约之前要做的必要工作。
龙永图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判断,美国人很可能是在虚张声势,他们身上也有巨大的压力,如果这次谈崩了,他们回去也没办法交差。
当天谈判结束之后,龙永图立即命人查了美国人的机票信息。结果发现第二天从凌晨到下午有好几班飞往美国的飞机,并且余票充足,可是他们订得却是第二天晚上的飞机。
如果美国人决定不签了,为什么不第二天一早就走,他们肯定是在等待,等待我们再次提出谈判要求。
于是龙永图当天夜里就将此事汇报了中央,中央命令龙永图联系美国人,第二天再谈最后一次。
龙永图得到命令之后随即通知谈判组做好准备,并且当天晚上没有通知美国人,而是拖到了凌晨天亮之前,消磨一下美国人的斗志,让他们再煎熬一会儿。
拂晓之前,人们还在睡梦之中,龙永图拨通了美国代表房间里的电话,电话铃只响了一声,对方就立即拿起了话机听筒。此时龙永图已经明白,和他猜得一样,美国人一夜未眠,就是在等这个电话。
第二天上午,尽管我们对美国人的处境已经有了大体的判断,但对方是久经战阵的老狐狸,谈判经验和心理素质都属世界顶级,不会轻易露出破绽。
和前一天一样,谈判很快陷入了僵局,最后美国人抛出了七个条件,只要中国同意这七个条件,现场就可以签约。
当时的空气都快凝固了,双方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就这么一直绷着。如果局面如此下去,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很可能再次谈崩。
关键时刻,国务院总理站了出来,亲自来和美国人谈,美国人一看中国的总理亲自出面了,于是抖了抖精神,集中精力准备进行一场决战。
但出乎美国人的意料,当他们提出第一个条件之后,总理几乎没有细看,立即答应了。这种结果让美国人有些不敢相信,他们不断交头接耳确定此事,而龙永图也着急了,这些条件必须得到国务院批准才可以,于是他向总理传了一个纸条提醒。
总理瞄了一眼纸条,随手放在了一边,美国人又提出了第二个条件,总理还是不假思索就答应了。龙永图这时坐不住了,再次传了一张纸条过来,总理突然愤怒地朝他吼了一句:“龙永图,你别再传纸条啦!”
美国人被总理这一声雷霆之怒吓了一跳,全部为之一震,这位总理这么厉害,气场也太强了。
随后美国人提出了第三个条件,龙永图如坐针毡,却也只能干着急。总理还是立即答应了,美国人顿时露出了兴奋的笑容,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凯旋而归了!
就在美国人准备抛出第四个条件时,朱总理把手往桌子上一拍,郑重地说道:“前三个条件我们已经答应了,有足够的诚意了。剩下的,你们让步吧!答应就签,不答应,就请回吧!”
美国人被总理这一招霸王回马枪杀了一个措手不及,但仔细想了想总理的话,确实也有道理。如果再坚持下去,结果只能是崩盘,现在签约至少他们的工作还是取得了很大进展的,能让中国人答应三个条件,已经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随后,美国代表团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双方终于握手,中美入世协议最终完成签订,中国入世的最后障碍至此终于完全扫除。
2001年11月10,世界世贸组织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会上做出了一个影响世界未来格局的决定,接受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从此更加深入地融入国际市场,开始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阶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