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自古以来,节俭是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左转》有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然而,随着网络支付方式的演变和信贷软件广告的增多,年轻人的消费观在悄然改变。
“只需低价会员费,就能轻松贷款。”看到手机里的信贷广告推送,小王摇了摇头,关闭了这条推送广告。如今的他,已不再使用信贷软件,每月合理消费,心里踏实。而在去年10月,他曾因在网上看到信贷广告,一时糊涂下载App,不幸遇到信贷App诈骗。面对看似吸引人的信贷广告,年轻人该如何保持本心,理性消费?青少年又该如何从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案例 ==
网络信贷软件可能存在诈骗风险
建议年轻人不要过度超前消费
记者在社交平台关注到,有不少网友抱怨:如今网络上有不少广告都是借贷软件的推广。《当代青年消费报告》数据显示,从消费信用贷款的年龄结构来看,90后占49.3%、80后占31.5%,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用户分布。值得注意的是,信贷软件不仅很可能导致年轻人模糊自我认知和错误判断自身消费能力,也存在涉诈App的安全风险。
在黑猫投诉平台,众多用户投诉一款名为“迅捷易借”的信贷App。他们反映,“迅捷易借”App以提供优质借贷服务为由,吸引网友注册成为会员。支付39元成为会员后,贷款款项却迟迟无法提取。
小王接受采访时回忆道,“当时我在网络上看到‘迅捷易借’App的广告,一时心动下载注册了该软件。之后缴纳了所谓的‘会员费’,以为这样就能拿到贷款。结果39元的会员费缴纳完后,所贷的款项一直提不出来,会员费也退不了。”这时,小王才意识到,自己可能上当受骗了,于是报警求助。
记者联系到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刑侦支队,参与侦查“迅捷易借”App案件的民警接受采访时介绍道,“我们接报后便立即成立专案组。在侦查中我们发现,App上只会显示一个虚拟的贷款金额,而里面的钱却永远提不出来。此外,大多数用户是直接通过第三方App和网络平台的软件安装包下载的App,并非通过官方的手机应用商店。‘迅捷易借’与第三方App及网络平台在私下有签订协议,互为推广渠道。”
== 划重点 ==
网上信贷“套路”多
提高生活质量不等于超前消费
消费行为虽然是年轻人的个人自由,但若任由不良消费习惯滋长,不仅会导致年轻人在初入社会时迷失自我,丧失基本消费判断力,也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此外,网络信贷App也存在转卖用户个人信息的现象。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刑侦支队四大队大队长邬继青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时说道,“我们专案组在侦查时发现,‘迅捷易借’信贷App还与一些金融平台签订相应的协议,将公民个人信息转卖给金融平台。这背后涉嫌非法销售公民信息,由此也可能会产生潜在的财产风险。”记者从浦东公安了解到,目前开发“迅捷易借”App的犯罪嫌疑人冯某和潘某等11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因涉嫌诈骗罪被警方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事实上,年轻人追求个性并不需要通过购买符号化的商品来证明自己,节俭的消费同样也能表达自我。记者在互联网社交平台注意到,不少Z世代会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省钱小妙招,并用“自律”和“精简”来鼓励自己和网友。一顿自己烹饪的佳肴,既能省下外卖的费用,还能在繁忙都市生活中收获一份烟火气;一次二手家具的采购,既能降低当月的支出,还能因参与环保事业收获一份成就感……一位博主分享道,“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以前的冲动消费,在提前规划收入和支出的过程中,发现了日常生活中的小美好,心理特别安稳。每天精神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 专家 ==
理性消费有助于带来从容和自由的生活
建议从小培养储蓄和记账的好习惯
当现金变成了数字,当资金能随时信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变得尤为重要。面对信贷广告,年轻人如何从小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俞莉娜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时表示,“理性消费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养成正确消费观,这样不仅能避免物品堆积,成为‘月光族’甚至超前消费,还能够让自己不用身处还款的焦虑中,提升生活品质,享受真正的自由。”
俞莉娜认为,随着支付方式的改变,年轻人可能会产生过度超前消费的现象。归根结底,这往往与青少年时期没有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理性的消费观有关,比如从小过度压抑消费或者对于消费没有规划。对于家长而言,可以从小让小孩使用纸钞,通过触觉和感观培养从小储蓄和记账的好习惯。提前规划能够让每月支出变得从容,理性的消费观可以带来良好的生活体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