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很多人言必谈内含价值,新业务价值,并以此作为衡量一家寿险公司业务质量、经营状况和市场估值的唯一科学标杆,但是,这是否就是一个完美的无懈可击的合理方法呢?所有人都看到的一个现实就是:投资型业务或者高现价产品越来越多,保障型产品占比越来越小,但是内含价值增速和新业务价值比率也持续增长,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好理解了?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15年上市险企的经营数据。整体而言,除太保银保业务收缩外,三大上市险企总保费和首年保费都是大幅增长的;内含价值平均增速 14.6%,新华保险(16.4%)>中国平安(15.4%)>中国人寿(13.6%)>中国太保(13.2%)。同时,新业务价值平均增速39%,新业务价值率平均20%,平均增速7%。
其次,我们考察个险、银保两大主力渠道,个险除太保以外,新业务价值利润率都是略降,银保渠道国寿和平安都是大幅提升,新华基本持平,主要源于太保加大个险传统业务推动,国寿平安加速银保期交转型,有效控制银保趸交业务所致。
但是,问题来了,在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过程中,各个公司普遍推动高预定利率保单销售,同时无论是退保率、赔付率还是销售费用率都在攀升的情况下,为何新业务价值增速高于新保费增速,而且新业务价值率同比也都在增长呢?而且从这么多年而言,保障型产品占比日趋下降,投资型产品占比日趋提高,受制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费用率更是节节攀升,这貌似有点不科学啊?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寿险公司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的一般计算方法:
这里面包含了大量的精算假设和经济假设,精算假设包括死亡率、费用率、退保率、费用率、佣金率、税率及再保等方面的假设,经济假设包括投资回报、投资费用、风险贴现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等等方面的假设。相比较而言,精算假设可以相对把握,经济假设很难把握,随经济环境变化波动很大。对这些假设的预测事实上是对未来经营的最佳估计,许多假设可以基于经验数据并结合发展趋势变化来估计。
按照李良温前辈的观点:作为一种价值评估方法,需要建立在多套假设的基础之上,对投资回报率和贴现率等主要假设主观性特强而且非常敏感,微小调整将对评估结果产生巨大影响,所以看内含价值不能只看结果不看假设。不同的公司由于业务结构、资产配置、风险管理、盈利能力、经营管理的水平不同,即使用同样的假设,其实际内含价值也不会一样,因此,内含价值仅能作为一个参考指标,而不能作为企业经营的主要指标。
很多人,包括从业者和精算师往往陶醉于精算模型中,而忽视了基础假设变化,导致在计算过程中人为主观性非常大。先不说出于利润调节的需要,即使是对这些假设的一般调整,这么多年先后经历若干家公司,往往很多假设都是远远脱离实际,停留在拍脑袋、玩数字游戏的层次。这么说并非不尊重精算模型和精算假设,而是现实的确如此,同一个精算师能给你结果差异很大的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完全取决于管理层意志,当然部分取决于精算师职业操守。
话归正传,我们回到上市险企2015年中报,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两家公司公布了内含价值变动分析数据,可以看到投资回报差异(经济经验偏差)是内含价值正向变动的最大影响因素。其中中国人寿内含价值期末比期初增长 619.16 亿元,投资回报差异的影响为 264.11 亿元,影响率达到 42.7%,其他影响因素包
括预期回报、上半年新业务价值等;新华保险内含价值期末比期初增长139.87 亿元,经济经验偏差的影响为 74.91 亿元,影响率达到 53.6%,其他影响因素包括期望收益、新业务价值等。
不难看到,投资收益对于内含价值变动的影响超过了40%,如果将来利率长期下行再加上海外资产全球配置,再考虑到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率妥妥的超过6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管是谈论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还是新业务价值,并且进行衡量和比较,可以说毫无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可以有一个更直接的结论:寿险公司做什么类型业务,是保障型还是投资型,是长期期缴业务还是短期趸缴业务,是传统的储蓄型业务还是分红型业务,从根本上并不会对一个公司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所谓的业务结构转型不过是忽悠外行,谁能说出合理的业务结构是怎样的?根本就不存在这么一个理想国。
反过来,不妨看看这几年新兴起的资产驱动型公司和互联网保险公司,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印证了做什么业务真得不是那么重要,起码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重要,天天谈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只能说你想太多了,做什么真没有那么重要,重要到都不如你把投资收益提高1个百分点,或者你把精算假设、经济假设稍微调整下来得快,不信,我们拭目以待资本市场以后对寿险公司的企业评级和估值,最后绝不是取决于你所谓的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这不众安保险估值不就超过500亿了吗?
“市场的规律就是适者生存,有的人喜欢批评投资价值低,殊不知企业追求的应该是让被保险人得到保障,让销售者赚到代理费,让基层赚到费用。消费价值和销售价值是基础,然后是经营价值,没有消费价值、销售价值和经营价值,何谈股东价值和投资价值?这才是价值链”——再次引用李良温前辈的谆谆教诲。
先暂时忘掉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聚焦你的客户,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的体验,更好的服务、更好的回报,欲先取之,必先予之,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要模糊的正确,还是精确的错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