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上市公司存货造假的现象,这让人非常气愤,特别我们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然而只有气愤也解决不了问题,我们还是要武装自己,至少能够从报表当中看出某些异常,使得我们能够有所提防,必定这种造假都不是一年两年完成的,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说一年两年造假无法发觉,那么三五年的造假,如果还是发现一点端倪,那只能说投资者自己也是水平太差了。这里我们简单的分析一下存货造假的分析。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使存货到达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三个组成部分。企业在日常核算中采用计划成本法或售价金额法核算的存货成本,实质上也是存货的实际成本。
要分析存货的状况,就要先看企业是什么样的经营模式,是高存货经营,还是低存货经营,这其实很好理解,有一些公司本身就应该具有相当多的存货,而有一些公司它本身就不会有许多存货,比如软件公司,基本上不太可能在存货,基本上是即产即销。如果一个软件公司的存货一年比一年多,那你要小心一点了,这个存货本身可能就是有问题的;
同时也要看存货的质量如何,有一些公司的存货质量越来越高,而有一些公司则相反,存货的质量越来越差,这种存货质量的分析,核心还是要看公司产品的销售价格情况,如果公司的产品售价越来越高,就是能够提价,那么存货就是优质的资产,相反如果产品售价越来越低,那么存货就成为了负担,存的越多,公司可能亏损的越多,存货质量与产品毛利率关系重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存货的可增值性。毛利率下降,或者意味着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或者愈味着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出现了转折,或者意味着企业生产的产品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同时观察存货周转与销售增长是否匹配。如果看到存货周转率变低、存货周转慢,这个时候销售却异常增长。存货卖得慢,销售额却增加了?这个在逻辑上就讲不清了。那销售额增加会不会是单次周转的价格增加的原因?然而一般情况下销售的商品以及商品价格是相对较稳定的,所以出现的这种异常值得关注
同时分析存货是是否合理的时候,也要有一个宏观的概念,就是要看存货增长与总资产增长是否成比例。一般来说,存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应该是相对一致的,如果这种占比跟行业、历史相比较出现异常剧烈波动、忽高忽低,那就要好好注意一下是否有随意增减存货的可能。
再就是观察存货与营业成本之间出现异常。存货造假中,企业往往会将本应该计到营业成本的项目继续放到存货里。这样处理的结果可能就会出现存货与营业成本之间的异常。以2009年的**湖为例,该公司当年存货4.7亿,而营业成本2.16亿,因为存货销售之后转为营业成本,按这逻辑意味着存货需要两年左右才能卖完,出现了很明显的存货与营业成本之间的异常。
从公司财务报表的角度来说,报表是一个整体,无论调整哪一部分,一定会有其它部分受到影响,只要认真观察,总是能够发现蛛丝马迹,并且也不需要特别高深的财务知识,只需要用常识去分析就可以了,存货与销售成本,存货与毛利率,存货与销售增长,存货与企业的经营模式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变化存货一个指标,其它的指标都会受到影响,总会一些破绽露出来,当然这需要你认真的工作,任何领域赚钱都是不容易的,股票这个领域同样也是如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