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大幅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离岸人民币汇率却接连攀升,您认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再结合12月信贷数据表现,政策的发力点将在何处?有何投资机会值得留意?
解读:
全球资本市场经历高通胀的洗礼,在高利率、高库存、低资本支出均反应于各类资产价格之中,尤其世界银行大幅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1.7%,体现对于经济担忧。弱美元受制强欧元发展,传导至全球非美货币的流动性之间,其中离岸人民币汇率同步独行于汇率市场,兑美元波段升值近10%,其背后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国内部通胀温和,财政与货币政策施展空间多,基建投资项目落地支撑投资端。经济与出行显著恢复,以北京、上海地铁客运量为例,1月8日当周分别环比增加63.06%、10.59%,以及国内航班计划与执行数回升,均说明线下服务消费需求增加,经济预期向好。另一方面,虽然美国加息幅度放缓,但是12月ISM非制造业PMI快速回落至收缩区间,3个月与10期美债收益率、2-10年期美债收益率倒挂,经济衰退压力增加,资本市场期待宽松政策的预期。由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回落,说明潜在机会成本与投资收益间的不匹配,也体现至中美利差收窄,资金回流的意愿,整体效应体现在11月银行资本账户结售汇差较前值下行,主被动因素共同推动人民币走强。
数据来源:iFinD
在强经济预期的前景,金融数据的放缓,说明数据为过去,预期在未来。12月新增社融 1.31 万亿元,低于市场预期,企业债券融资为主要拖累项目,或与年末债券收益率上行,形成债券价跌、理财赎回、收益率涨的循环效应,企业融资成本抬升,发行成本与意愿将是影响要素。此外,在人民币贷款,企业端中长期贷款总量多增明显,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由于企业存款增长824亿元的幅度,具同比少增、贷多存少的现象,或反映企业信贷的意愿有待提高。居民端,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较前值下行10%,形成通胀增速、刚需意愿、可支配所得三者间的关系。
数据来源:Wind
展望未来,面对欧央行“鹰”声不断,欧元对美元指数的掣肘维持,同时叠加经济基本面压力,外部经济衰退预期主导金融市场波动,弱美元效应改善全球紧张的流动性环境,而中国经济预期改善支撑人民币走强,内外利差收缩,资金比对风险与收益后,自然提高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也是资本市场流动性因素。因此,稳增长政策驱动投资端再接再厉,企业中长期贷款、经济转型升级、潜在消费需求扩张,三者间撑起经济内循环的力度增强,后续便是可预期的业绩弹性。
本文仅记载杨博光(执业证号:S0340619060008)的观点与心得,不代表所任职机构的立场,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所发布的观点和陈述不构成对任何人或任何组织的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