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校园到小学校园,不知不觉已经十几个春秋了,目睹当前的教育,回忆我小时候的教育,我由衷感受到的是: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教育也在进步,而农村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在退步。
作为一名八零后的,我何其有幸经历了农村教育最纯粹的年代:没有内卷,课程内容多样化,教育环境单纯,教师也单纯。
可惜的是,作为一名八零后教师,我再也见不到我的学生们享受教育本该有的样子了!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工作在农村的我,从事乡村教育这么多年的切身体会,我不得不说:现在的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现状,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师资匮乏依旧严重
近年来,在均衡教育的加持下,国家加大了农村教育投入。
农村学校从外表上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乡村小学也有了高大的教学楼,崭新的教学电子设备,捐赠的图书馆、实验室……
可是外表再光鲜又有什么用呢?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已。
这就好比给一位流浪汉穿上华丽的外衣,刻意包装的外表是掩藏不了他自身的气质。
我记得,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经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一句话戳中了乡村学校的要害。
没有老师,再豪华的教学楼不过是一堆石头与水泥的堆砌;
没有老师,再先进的教学设备不过是一堆不会呼吸的机器;
没有老师,再多的捐赠书籍,于孩子来讲只是一堆写满文字,印上图画的美丽废纸。
我曾经工作过的一所村小,学生接近三百人,七个班级(含一个学前班),最困难的一年开学只有六名在编教师,一半教师在暑假被选调进城了。
无奈之下,学校把一二年级合并到一个教室里,一名教师负责一个班,每个班四五十个孩子,就这样上了两三个月的课。
这两个多月时间里,学校开不了英语课,因为留下的老教师都教不了英语。
这样调走了的还好一点,有些却是现任教师配比足额,但东借西用、闲置借故请假等等占编不任课,县级教育部门抽用,巧立名目成立核算教研专职,至使一线特别是农村有编无人缺教师。
在农村小学,哪个学校不是代课老师撑起了半边天?
这些代课老师,情况好点的是即将大学毕业的学生,好歹她们具备教学能力,可以她们都是“一次性”,基本上是干一个学期,等一毕业就走了;
还有一些是根本不具备教师资格的农村妇女,大多是孩子还小,为了孩子暂时留在家里,她们中情况好点的是上过高中,有的初中都没毕业。
有那建高楼的资金,为何不多招几位老师呢?
一栋楼动辄百万,够三名教师十年的工资了!其实也可以理解这样的作为。
建的高楼就是穿在身上的华丽外衣,别人都能看得见,能称颂;招几名教师,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学了点知识,只有自己知道。
可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懂吗?
外衣总有一天会破烂,而学到肚子里的知识则会改变一个人的眼界和灵魂。
同在一片蓝天下,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为何独独农村孩子总得生活在高楼背后的阴影里,在霓虹灯下流泪呢?
生源的质量越来越差
农村学校还有几个学生?
大部分农村教学点成了废墟,甚至被被村里人用来养鸡。
农村小学生源质量也越来越差,一年一年毕业生走了却没有新生!
2015年有个教学点50多孩子,五个年级,现在仅有三个五年级孩子,三个月后,这个教学点将不复存在。
家庭条件好点的都挤进城里小学了,留下来的大多是破罐子破摔的学生,他们对老师的教育要么当耳旁风,要么和老师对着干,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的老师不敢拿他们怎么样。
于是,一大批学生从初一起就放弃学习,要么在学校混日子,要么辍学打工,要么飘在社会上。
农村的孩子不再有一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大部分都是厌学的孩子,看到的眼神多是空洞的、无神的,比起老师带来的课堂,孩子们更喜欢手机里五彩缤纷的世界。
学校也有捐赠的图书室,但是里面灰尘厚厚的一层,带学生们去看过,大部分学生都是懒懒散散地随手翻看,丝毫提不起兴趣,因为他们从小到大,陪伴他们最多的就是手机,玩起手机绝对是两眼放绿光。
有朋友知道我在老家村小教学,跟我联系说班里有没有成绩比较好,但是经济条件差的孩子,她们可以资助孩子上学。
我无奈地回绝了她的好意。
经济条件差的有,学习成绩好的也有,可是经济条件差学习成绩好的真没有。
家庭教育严重缺实
据统计,农村孩子留守儿童高达百分之八十,父母常年在外,大部分都是爷爷奶奶照顾四五个孙子孙女,吃饱穿暖已经是极限了,更别提家庭教育和陪伴了。
陪伴他们最多的是电视和手机,童年的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刷视频和玩游戏中度过。
如果说城里的孩子是修剪、浇水、施肥茁壮成长的小树苗,他们只能算的上柳生的树苗,长在哪就是哪,生死由天!
很多家长是迫于生计,外出务工,孩子在家跟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这是社会层面的问题,我们无力解决。
但是,据我所知,也有不少孩子母亲常年在家,但是依旧没有陪伴孩子的意识,我们班孩子曾经说过这样几句顺口溜“今天星期五,妈妈好辛苦,上午打麻将,下午斗地主”,虽然只是孩童的玩笑,但是窥一斑而知全豹。
正常情况下,她们上午上街买买东西,收拾收拾家务,午饭后就开始打麻将了,晚饭后三五成群去遛弯,然后去跳广场舞。
这生活着实让我羡慕不已。
她们不是没有时间,而是不愿意陪伴孩子。
在她们的理念中,孩子交给学校老师就可以了。
家庭作业不会写就自己查手机,数学老师给我看过一本家庭作业,最后一道应用题答案区明目张胆地写着“小猿正快马加鞭地为您搜索……”
双减政策后被减的最多的还是农村孩子。
所以农村学校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里的“本”是根本,根基打不好,楼房如何拔地而起?
树苗栽不端正,参天大树怎样长成?
一切的社会问题,从根源抓,就能从教育找到原因。
农村是一块广阔的天地,教育问题更是关系国计民生。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右下角点个“在看”,并转发给更多人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