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会导致一个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瘫痪,随着时间的增加,企业的现金流会逐步消磨殆尽...
尤其是位于产业链末端,综合实力偏弱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严峻的生存挑战。据一项1000份的中小企业调研显示,受疫情影响,超过70%的企业面临着现金流不超过2个月的困难局面。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疫情期间采购市场价格飞涨且支付方式单一,生产市场复工率低,商品流通渠道受阻,消费终端交易量骤减,造成中小企业在收入大打折扣的情况下,却要面对极大的运营成本,使得大多数中小企业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走上四处寻找融资荆棘之路。
但是,由于市场信心不明朗、信誉降低,融资标准加大,融资成本提升,使得企业融资相比以往更加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融资渠道不够多样化
中小企业从各方面而言都相对比较滞后,导致融资渠道、融资机会单一且缺乏足够的抵押物。主要通过当地的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等寻找贷款,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
2.自身综合管理不够强
中小企业由于不注重自身信用的积累、不注重市场的合理有序竞争、不注重自身全面完善,导致其达不到融资标准的要求或金融机构很难像审核大企业一样通过财务报表去识别其风险点与偿债能力,致使其无法有效获得外部资金支援。
3.非常时期融资更为难
疫情下,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力受到影响,创新、管理等能力的削弱让其整体竞争力下降,削弱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让中小企业给投资界留下整体不好的印象。
总而言之,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不能单纯依靠银行这个单一的融资渠道,而应该发展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让中小企业能够得到及时的融资帮扶,才能缓解疫情非常时期带来的负面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