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老百姓对文化也有了越来越大的需求,基层文化建设是满足老百姓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是保障老百姓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搞好基层文化建设,有利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文化建设是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方法,要充分发挥文化室、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的作用,提升百姓的精神境界,开拓他们的视野和思路,使他们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
另一方面,搞好基层文化建设,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在基层,民众的文化水平良莠不齐,个别人群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大力发展文化建设,向老百姓展示积极向上、形式多样、富教于乐的文化活动,传递正确的价值荣辱观,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形成良性引导,让老百姓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基层文化建设是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助力,基层文化工作者要致力于编排、展示更多形式多样化的作品,让文化之花开满基层大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的中华文化传承不息,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是文化的力量,它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的内心深处,支撑起了人民的凝聚力与生命力、民族的独立与振兴、国家的强大与繁荣。
文化建设,是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联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借助文化带来的创造力、凝聚力等,开拓眼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不断建设育人体系,将文化不断传承,继续创新,不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科技进步,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力量。
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在文化建设上,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没有文化的引领,人民没有信仰,那么也就缺失了屹立于世界之林、占据国际大舞台一席之地的勇气与能力。
一个民族,若没有文化的支撑,那便少了“骨气”与“底气”,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不断发展,繁荣昌盛。通过传承丰富的历史文化,将党和人民的奋斗历程深深地刻画在灵魂中,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党、选择社会主义。通过文化建设,将一代又一代的花朵,培养成有着中国骨气与底气的青年,让数千年积累的历史文化水土滋养青年一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