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在说,要引长期资本入市,调整市场的资本结构,用“长期资本”来稳定市场的预期,起到市场的稳定器的作用。我不理解如何定义“长期资本”。外资?公募?私募?产业资本?还是其他国家的主权资本?所谓期望的长期资本又是谁?是像巴菲特那样的资本?
一场俄乌战争,改变了资本的思考方式,俄罗斯在英国伦敦发的委托凭证,一夜归零,欧美冻结了俄罗斯的很多资产,包括俄罗斯的央行的外汇资产也冻结。哪里会安全?哪些资本会流入中国市场充当长期资本?不知道需要哪些长期资本来拯救中国的资本市场?
支撑中国资本市场的关键还是靠中国自己的力量,虽然现在准备成立金融稳定基金,但是这些基金是准备出现重大系统性风险才会使用,而非与民争利。所以轻易不会出手。该出手的还是靠公募,一些私募,普通的散户。产业资本,我认为目前不会成为中国目前资本市场的定海神针。所谓的产业资本增持,是否持有超过10年的,估计都没有,那个不是搜肠刮肚式的想各种方法减持。只有上面喊话了,才会露个脸,增持几毛钱而已。
我认为要改变公募和市场预期的话,需要在几个方面调整。
其一、改变股权激励的模式。因为有很多的股权激励模式都是什么样的呢?从市场上募集资金,然后等股价下跌了,回购一些,然后再打折给管理层和技术骨干,等盈利达到预期,这些股票又回到了市场。相当于都是有市场买单了。这是什么样的结果呢?1、高价募集资金,等市场下跌了,回购回来,做所谓的股权激励。这是第一次割韭菜。2、低价给管理层和技术骨干,损害了企业的价值,同时市场相当于再次被收割。3、经过些许年,企业的“利润”做上来之后,管理层和技术骨干纷纷抛售股票,第三次收割韭菜。典型的多次被收割,你想那个产业资本会做这样的傻事情呢?
有人说了,股权激励后,可能股价会上涨啊,其他股票持有者的股票会增值啊。那些被你收购的股票持有者呢?其次,管理层和技术骨干本来把企业经营好,是本职工作,如果本职工作都做不好,还需要特别的奖励,才行的话。那么和国足、联想企业有什么区别?国足,拿着高薪,成绩差了,你们不能批判我,要科学、合理的提意见,否则的我的小心脏受不了。像某些企业一样,高管拿着上亿的薪酬,还拿着企业的分红,最后这些股票又可以抛掉获得巨额的资本增值。一鱼三吃啊。高薪、分红、高价值增值。获利盆满钵满的。
建议以后的股权激励模式,要改变。可以参考华为模式,也可以使用形式股权的方式。而不是实质股权。按股权激励的分红做入管理费用,作为工资和分红,列入成本。经营结果和股权的分红挂钩。不用再次在资本市场割韭菜。如果经营的好,股市自然会反映。
其二、股市的交易文化要改变。从产业资本、公募、私募等,都特别想资本市场获得利益,窝里斗的天性文化发挥的一览无余。美国市场能维护市场的十年牛市,而我们的窝里斗,让市场十年保持原地踏步也是不容易,应该给他们发一面锦旗。
如何改变呢?对某些股票,基本面没有什么变化的,如果出现了连续两个涨停,那么在涨停板买入的交易者中,如果连续两天都有买入,那么让这些股票锁定为1年期(包括该账户其他时间买入的该股),它既然拼命进入该股,说明极度看好企业的经营,那么就帮它拿一年,一年后,这些股票才能再次流入市场。这样,就会大幅减少某些垃圾炒作。引导资本树立正确的交易观。
其三、前面我也曾发文说,公募资金如何保持增值和保值。要适当开放指数做空的比例。如果达到了资金规模80%,可以买入不超过持有市值规模的5%的股指期货空单,以做对冲风险。并与股票数量保持一致。如果股票要减少,那么空单也需要减少。这样,即使某些做空中国的,空单也可以帮基金保值,从而避免快速下跌,而造成多杀多的局面。
说的这几个问题,只是市场中的几个问题,作为市场的一个普通的交易者,可能管中窥豹,可能看的也不对,但是,我是真心希望市场走好的,可惜看到市场一直就这样在3000点来回震荡,内心不知何种滋味,也许位卑,看不到高处。希望能人志士一起把市场搞好吧。
要想搞好市场,不能仅仅依赖稳定基金,也不要总是寄托给某些长期资本,应该靠我们自己,市场所有的参与者。不要想着总是对某一方收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