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有三个关键词是绕不开的:免费、需求和盈利模式。完美协调好这三个关键词,必然发展为巨头。
互联网在中国能够快速普及,并在短时间内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网人口第一大国,免费模式居功至伟。但是,这也带来一个问题,企业终究是要盈利的,所以找到盈利模式就至关重要了。
1997年至2000年,早期成立的第一批互联网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门户网站类:网易、搜狐、新浪
论坛社区类:猫扑网、西祠胡同、天涯论坛
即时沟通类:腾讯
电子商务类:阿里巴巴
搜索引擎类:百度
这批早期互联网公司提供的服务,都对应着强劲的用户需求,所以上线以后每家手里都拥有海量的用户。最容易找到盈利模式的是门户网站。他们作为综合信息供应商,具备典型的大众媒体属性。
虽然提供的内容大同小异,但是不妨碍新浪、网易和搜狐在2000年,成为第一批赴美上市的互联网公司。
门户网站集中上市的时期,国内主流媒体除了央视外,各个地方媒体还是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四分天下的格局。
以北京为例,在房地产的黄金时代早期,2000年至2005年期间,几乎所有的房地产项目,都把《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精品购物指南》作为主流广告投放载体。尤其是《北京青年报》,在其鼎盛时期,每天厚厚一摞报纸,房地产项目就得有十几页。
报纸的生意太好了,以至于期间还诞生了两份新纸媒《新京报》和《娱乐信报》。
但是当年,很少人意识到,那是纸媒最后的狂欢。
其他知名报纸媒体,如《广州日报》《南方周末》《文汇报》《经济观察报》都曾经在房地产广告投放上,备受重视。
伴随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攻城掠地,网络媒体的阅读群体逐年增长,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的阅读群体迅速萎缩。传统纸媒被门户网站所取代,意味着广告投放平台也同步完成迁移,至此迎来互联网的前三巨头时代。
虽然新浪、搜狐、网易三个网站,提供的新闻资讯内容并无明显差别;但是三家还是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新浪给人的感觉最有官方气质,公信力指数第一;一个非常明显的结果是,高价值的房地产项目,在由纸媒向网络迁移时;新浪网是首选的投放阵地。
网易给人的感觉最亲民,网页设计接地气,而且网易的社区经营得也比较好,收获一众人的芳心,强化了亲民的气质。
搜狐明显带有其创始人张朝阳的个人色彩,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张朝阳作为公众人物代言了搜狐网;不论是新闻界还是娱乐圈,经常见到张朝阳的身影。他也被认为是最不务正业的互联网公司创始人。
对比门户三巨头,做社区论坛的,则是另外一番境遇。无论是虎扑、西祠胡同还是天涯,在互联网早期,都是不可不说的存在,也是那个时代的记忆。
虎扑,作为知名的中文社区论坛,注册人数最高时期曾达到1.3亿;更因创造了众多网络词汇,而被称之为网络热词发源地。
天涯社区,更是神奇的存在。这个一度号称中文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平台,孕育了网络文学的超级IP《鬼吹灯》《明朝那些事儿》。
他们曾经巨大的流量和影响力,证明需求确实真实存在;但最后没能实现IPO,而是被不同的集团收购,说明拥有共性的他们,跨不过去盈利模式的门槛,可能真是命中注定的。
人是好奇的,有获取知识的内在驱动,门户网站满足了这一需求;人同时也是需要对外倾诉和表达的,早年的社区、论坛满足了这一需求。
所不同者,门户网站天然具有媒体属性,盈利模式是自带的,无需市场教化。
论坛则不一样,大家正热烈地探讨某个话题,你说咱们插播一个广告;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早年的知名论坛,个个天赋异禀,并辉煌一时,但终究抵不过互联网也是一门生意的本质。
在门户三巨头如日中天的时候,腾讯和阿里巴巴还在一片荆棘中探索。
腾讯虽然在2000年完成了从OICQ到QQ的升级。可爱的QQ备受追捧,使用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用户的羊毛实在不是那么容易薅到。
阿里巴巴获得孙正义的投资后,一度迷失自我,没有明确盈利方向却迅速扩张。2000年互联网寒冬来袭,让阿里清醒了。管理层当机立断,收缩战线、业务聚焦,最后终于借助《中国供应商》系统,实现整体盈利。
百度作为搜索引擎,利用先发优势形成垄断。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其网页浏览量稳居第一。它的业务模式比腾讯、阿里要简单得多:直接卖广告位就好,百度确实也是这样做的。互联网公司中,百度的盈利模式最好实现。
互联网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不可能只停留在媒体替代的最浅层次,注定门户三巨头的辉煌具有暂时性。如果不能积极探索互联网与社会的深度链接,迟早要让出领头羊的位置。
预见未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腾讯、阿里和百度先后崛起,互联网很快就迎来了BAT时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