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投资目前已成为走出去中资企业的必修课。
虽然按照项目资金来源来区分,中资企业对外工程承包中仅有10-15%左右的营业额是通过投资带动,但面对如今国际工程的外部环境、内部形势和竞争态势,境外投资不仅是所有一线中资承包企业的必选和二线承包企业的重要突破方向,也是行业同仁职业成长中的重要一环。
>>>>
然而,境外投资却并非易事,央、国企尤甚。
原因很简单:对于央企、国企而言,境外投资的失败或误操作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损失,相关负责人和责任人还将面临行政制度甚至党纪国法追责的风险——这就要求所有央国企以及相关境外投资的参与者不仅要业务熟练,更要做到流程正确+程序正义。
>>>>
如何做到流程正确+程序正义?
长期以来中资企业(尤其是央企国企)境外投资在实现流程正确+程序正义时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有三个:
● 投前不清楚企业内部要前置完成哪些工作?
● 投中不确定履行哪些报批程序及具体要求?
● 投后不明白如何对投资标的实施管理监督?
*投前阶段是企业内部完成审批程序的阶段;投中阶段是中国政府的审批到投资到位之间的阶段;投后阶段是投资到位之后的阶段。
以上三个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企业内部缺乏对我国境外投资政策的了解。
>>>> 但是,了解和吃透我国境外投资政策也不是一件易事。
从主观上看:
中资走出去企业(尤其是试水境外投资的对外承包商)境外投资的数量和经验不足、专业人员稀缺,导致对境外投资政策不熟悉。
从客观上看,同样有三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 我国境外投资涉及到部委局办的多头管理,彼此之间出台的相关政策往往有不相协调的地方,让企业难以适从;
● 多项涉及境外投资的政策被夹杂在国内相关政策中(如产权管理、资金管理),不仅难以梳理而且对境外的针对性不强、适用性不佳;
● 境外投资相关政策出台时间跨度大(目前依然有效的政策可前后延续15-20年),而彼时出台政策的时代和行业背景早已变化。
>>>>
如何解决境外投资政策掌握难题?
针对上述难题,国复咨询特将不同部委局办、不同适用范围、不同时期但目前均有效且与境外投资相关的政策进行分类汇编而成了《中资企业境外投资政策指南》。
帮助央国企和相关个人
厘清境外投资的政策和其中的条款规定
助力境外投资企业
实现(政策)风险可避、投资收益可期!
《政策指南》特色
横向全面汇集中资企业境外投资相关政策
政策出台部门:主要来自3+1+X部门,其中的3 是国资委、商务部、财政部,1是发改委,另外的X则是包括生态环保部在内的其他部委办局。
政策出台时间:截至2022年3月,有效政策前后延续近20年
纵向按照投前、投中、投后三个阶段对政策进行切分
将不同阶段、不同事项下所适用的所有政策条款汇集在一起以便企业和专业人员全面掌握,避免缺项漏项从而导致项目推动不畅,其中:
投前政策,细分为投资管理制度、投资年度计划、投资方向、出资管理、投资形式、回报要求、资产评估、尽职调查、风险评估与应对、生态环保、企业内部决策等相关政策;
投中政策,指企业履行完毕内部审批程序,向发改委、商务部进行核准或备案的阶段。此阶段的条款均为实操性条款,因此我们通过模拟实操的履行进行政策的拆解和指引。
投后政策,细分为国有股东权益、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生态环保管理、投后评价、报告管理、产权管理、资产管理、追责、再投资等相关政策
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备注解读
适用群体
本《政策指南》适用于如下个体:
● 企业
(1)境外投资企业;
(2)对外承包企业;
(3)金融机构。
● 个人
(1)需为企业/部门的投资体系建设负有职责的;
(2)手头有投资项目或潜在项目机会的;
(3)需建立和提升自身境外投资知识的。
如有需要,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联系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