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结构功能主义(心理学里的结构主义和机能主义)

上次说到心理学的两个基本的研究方向即结构主义和机能主义。

今天和大家具体谈一谈这两个方向在干什么?

结构主义其实是我们内心活动的一个基本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每天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结构主义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人类所有的心理经验都可以作为基本成分来组合理解。这个观点的目标是,通过分析组成个体心理生活的感觉以及其他经验的构成元素,进而结实人类心理的基础结构。通过我们自己的内省去观察自己的心的内容,强调“什么”而非“为什么”。通俗地说,就是将我们心理的各种状态如实反馈给自己,什么就是什么,比如高兴就是高兴,难过就是难过,而不去追究为什么。随着时间的顺延,这种方法会慢慢演变成格式塔的方式,这种方式直接来源是我们的感知觉,而我们的心理状态以我们自身为整体通过我们的感知觉进行一个有组织变化,而不是简单的几个组成部分的总和。

机能主义其实是上述结构主义的一个对立面。它告诉我们意识并非像我们想的那样被简化为元素,内容和结构。相反,意识是流动的,我们的心理特征与环境相互作用,人的意识是向适合我们适应环境的方向去“流动”。因此,重要的是心理过程的行为和机能,而不是内容。这种观点其实抛弃了机械的学习,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实践来学习,以期望求知的好奇心被激发,使我们的理解力得以加强反过来强化自身的认知。

笔者亲历感受到的情况是这样的:上述两种机制其实每天都会不自觉地发生。一种明显的感觉是我们所处的位置以及我们此时此刻的状态决定了上述机制哪种会起到主导作用。比如我们在进行文字排版,绘画,音乐的瓶颈期,结构主义发挥主导作用,而在进行户外活动,比如跑步时,机能主义发挥主导作用。

我们以历史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它,到今天为止,已经形成了一门众多观点集合的综合性学科。下次给大家介绍几种比较主流的观点。

OK!今天就到这里了,我是执笔写永远! 今天的问题是关于一个批判性思维的主题活动:友谊为什么会结束?欢迎大家留言,谈谈自己的看法。天气回暖,美好的一天开始了,迎着阳光出发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