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指数投资发展趋势(指数投资的长期趋势与短期拐点)

2022年,公募基金产品已经超过10000支,3000多位基金经理呕心沥血挖掘产业信息、迭代投资方法,力求为投资者奉献优厚业绩。因此,猫头鹰研究院将推出“Star 100”系列,为大家呈现与解读中国顶尖的百位公募基金经理鲜为人知的投资战事。

本期将聚集博时基金的万琼。自2011年加盟博时基金以来,万琼建立了一套涵盖A股、港股、美股的指数基金产品矩阵,让投资者可以一键配置多市场多行业的优质公司。

 

过去一年,很多过去的“黄金赛道”、“长牛板块”都遇到了下跌。不管是国内的医药板块,还是全球长牛慢牛代表的标普500指数,纷纷经历了从人声鼎沸到大幅回落的过程。

 

但对于投资者来说,要判断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市场是否具备配置价值、进行细致研究并最终挑出标的进行投资,是个门槛极高的事情。为了解决这个痛点,市场上的指数基金也就应运而生。

 

作为指数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核心任务就是做出可以紧跟标的表现、能让投资者一键投资的工具。

 

在这项工作上,博时基金的万琼有丰富的经验。自2011年加入博时至今,万琼长期专注于指数产品的研发,目前管理指数产品17只,总规模超过190亿。(来源:wind,截至2022年12月19日)

 

在这些丰富的投资工具中,其中有2只产品所追踪的行业与市场,在最近出现了拐点。

 

01、远望:寻找长期方向

 

在投资界有句老话,“一年翻倍多如牛毛,三年翻倍寥若晨星”,道尽了找到长坡厚雪、长期投资、稳定收益的不易。

 

作为被动投资的工具,指数产品如果能选对方向,在长期向好的行业上进行配置,那就是事半功倍,几乎可以说是“躺赢”;否则可能既输了时间又输了空间。

 

放眼国内,目前最具确定性的长期趋势之一,无疑就是人口老龄化与后疫情时期带来的新增医疗需求与费用。

 

国际上通常以60岁以上人口占总数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作为老龄化社会的标准,202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数已超过10%,与日本1985年的10.20%相仿。

 

由于慢性病和重疾(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这种医疗费用较高的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因此疾病谱系的变化、医疗费用的增长与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有很大的相关性。

 

2019年9月,时任总理宣布,将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门诊用药统一纳入医保支付,其中高血压患者2.7亿人,糖尿病患者1.1亿人,合计3.8亿人,这两大慢性病的患者就几乎占了中国总人口的30%。

 

这种疾病谱的变迁、慢性病患者的长期增长趋势,与医疗技术水平、生活习惯变化、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疗技术的进步,多数感染类疾病已被有效控制。

 

其次,不同疾病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年龄越大,糖尿病、高血压、肿瘤、慢性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越高。2003-2013年,中国居民不同年龄段的慢性病患病率相对稳定,但由于人口的老龄化,总人群的慢病患病率增加了1倍。

 

最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会对疾病谱有影响。中国人生活质量好起来也就是最近30年的事情,很多健康生活习惯还没有及时地培养起来,甚至包括最近10年智能手机的普及,对大家眼健康的影响也很大,而且这不限于对老年人的影响。

 

除此以外,在后疫情时代,家庭储备药品、新的疫苗的获批,还有创新药的异军突起,也构成了医药行业长期增长的基础。

 

而放眼全球,在疫情、战争、流动性的反复之中,龙头企业的增长能力、强者更强的属性也开始凸显。

 

以汇聚全球行业龙头的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为例,从行业分布看,标普500指数涵盖工业、运输、公用事业、金融业等各个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中科技板块占比最高,健康、金融板块紧随其后。从个股看,则更是典型的蓝筹股指数,涵盖了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特斯拉等龙头企业。

 

更重要的是,在进入退出机制方面,有资格进入标普500指数的个股必须为行业龙头,并且个股标的将由一个委员会选择并会定期更换,末尾公司会被替换掉。因此,标普500指数始终能够保证其成分股的市值水平。

 

这种强大的基本面、行业地位,体现在了其长期的利润、市值表现上。自1970年至2022年,美股流通市值前20%的个股在绝大多数时间里表现更优。以2020年为例,市值大于5000亿美元的个股全年涨跌幅中位数为37.81%,而市值小于50亿的个股全年涨跌幅则下跌1.17%,龙头的走势大幅跑赢非龙头。(来源:wind)

 

由此可见,在国内,医药行业的供需两旺,在全球,龙头企业的强者更强,都是长期趋势。

 

02、聚焦:博时的产品线

 

虽然医药行业是一个长盛不衰、牛股辈出的行业,做多龙头更是看似简单,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追踪具体的医药产品和技术进展的门槛高,研究行业龙头真正护城河的难度也很大。

 

因此,对于更普遍的投资者来说,借助指数进行投资可能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为此,作为中国内地首批成立的五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博时长期为海内外各类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专业、全面的资产管理服务。其中,在2011年就加入博时的万琼,推出了诸多配置全球优质公司的指数基金产品,目前管理指数产品17只,总规模超过190亿。(来源:wind,截至2022年12月19日)

 

以医药为例,2021年,万琼推出了“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聚焦港股的优质医药公司。

 

该产品所跟踪的标的指数为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由恒生指数公司发布于2015年8月17日。指数选取恒生综合指数中医疗保健行业公司,以反映在香港上市、主要经营医疗保健业务公司的整体表现。

 

从成分股行业分布来看,指数聚焦港股医疗保健各细分赛道公司。主要包括、生物技术行业、药品行业、医疗保健设备行业、医疗及医学美容服务行业,权重主要集中于中高市值龙头公司。与A股医药公司相比,港股医药板块有一些特色子行业,如生物科技行业、互联网医疗行业,对A股市场形成良好的补充;此外,若以样本公司进行横向对比,港股医药公司的平均质地也更优。

 

截至2022年12月20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中既有老牌药企,比如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也有新兴的后起之秀,比如CXO龙头药明康德,互联网医疗平台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基因治疗领军企业金斯瑞等等。此外,港股上市条件较为宽松,赴港上市的医疗企业络绎不绝,也保证了指数的活力与潜力。

 

而博时的恒生医疗ETF,通过把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的最小化,为内地投资者提供配置港股医疗保健行业龙头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而在追踪龙头企业方面,标准普尔500指数无疑是衡量美股市场大盘股最好的风向标。该指数成份股囊括了美国500家顶尖上市公司,占美国股市总市值约80%。成分股市值分布以大市值龙头股为主,且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占比高,成长性突出。

 

从调整频率来看,标准普尔500指数每季度调整一次,以三季度末的情况来看,市值1000亿美元以上的成分股共73只。总市值500亿美元至1000亿美元之间的成分股共79只。总市值300亿美元至500亿美元之间的成分股共88只。总市值100亿美元至300亿美元之间的成分股共212只。总市值在100亿美元以下的成分股共计52只。(来源:wind,截至2022年9月30日)

 

从细分行业来看,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主要分布于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工业、金融、医疗保健等行业。具体看,根据GICS一级行业分类,标准普尔500指数信息技术行业的成分股数量最多,为84个。可选消费行业次之,为74个,工业、金融和医疗保健行业的成分股数量分别为69、65和62个。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行业分布较为集中。(来源:wind,截至2022年9月30日)

 

针对标普500指数,博时推出了标普500ETF,布局全球长牛的代表指数,为投资者提供一个管理透明且成本低的标的指数投资工具,可以一键配置苹果、微软、亚马逊、特斯拉、谷歌等优质龙头公司。

 

03、价值:拐点后的配置

 

指数投资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是否选择了正确的长期方向,也与投资时机息息相关,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逢低配置。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医药显然是“最惨”的行业之一。

 

医药板块经过了从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的两年半牛市,此后在估值、美国流动性收紧等因素的影响下,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从高点到2022年9月初回撤超过60%。

 

但这次回调,其实并不是医药行业的寒冬,实际上,中国医药产业还处于黄金时期的开端。

 

一方面,在需求上,医药产业正经历人口老龄化驱动疾病谱变迁与健康需求、消费升级的共同激发,长期空间巨大。

 

另一方面,在供给上,医药产业的“自主创新”正在逐步取代“模仿创新”,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进口替代”。

 

此外,今年9月底,国家出台2000亿财政贴息支持医院贷款更新医疗设备的政策,而且国家药品和器械的集采降价幅度相对过去几年出现了显著趋缓,这是近年来医药确定性最大的推动政策。

 

在这个边际变化的驱动下,医药板块整体进入触底回升、积极价值发现阶段,板块表现明显改善。

 

基本面的长期向好趋势,政策与估值的短期变化无疑为目前的医药板块进一步增添了配置价值。事实上,医药板块过去在行情低谷时刻后的反弹也已经说明了其长期价值。

 

例如,2015年熊市过后,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该指数大涨107.03%,跑赢恒生指数44.33%;2018年单边下跌过后,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大涨157.42%,跑赢恒生指数140.65%。

 

因此,对于医药这一“长坡厚雪”的赛道,在基本面的长期向好逻辑不变的情况下,眼下的估值低谷很可能就是配置的好时机。

 

而与医药板块一样经历回撤、堪称“难兄难弟”的,还有标普500。

 

进入2022年后,通胀攀升、央行加息导致美股大幅下跌。在2021年,美国通胀已经有苗头,在2022年初俄乌战争爆发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急剧攀升,迅速推高美国和欧洲的通货膨胀程度。2022年6月美国CPI同比增速高达9.1%,创下1981年以来的新高。

 

受此影响,美联储加息压力、加息幅度越来越大。美股受到流动性收紧的影响也出现回调,在这种大环境下,标普500指数也大幅回调。

 

但事实上,巴菲特在过去曾经多次提出,普通投资者如果能在低点买入标普500指数基金,长期下来的收益很有可能超过大多数的职业投资者。

 

这种特性,跟标普500里所云集的龙头公司的强大竞争力有关。

 

从1988年至疫情前的2019年,在这31年的时间里,标普500的年化收益率约10.6%。根据方正证券的研究,10.6%的平均年化收益里,估值抬升对收益率的贡献年化只有1.0%,股息红利回购对收益率的贡献年化约2.5%,而年化EPS增长的贡献则高达7.2%。

 

图:EPS增长对标普全收益指数贡献最大

来源:wind,方正证券研究所

 

简单说就是,标普500长期上涨的核心驱动力,就是这些优质的龙头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1988-2019年期间,美国平均实际GDP增速约为2.5%,标普500的盈利增速持续超越同期美国整体经济增速。

 

正是这种“强者更强”的特性,使得标普500指数在过去的下跌后都能涨回去、继续不断创新高。

 

根据方正证券的统计,自二战后,标普500指数下跌超过15%的情况出现过18次(不含2022年1月至今的下跌),其中发生在“经济下行+加息周期”期间的大跌,股市的低点几乎都出现在“末次加息之后、首次降息之前”这个边际变化的过程中,例如1957年、1966年、1970年、1974年、2018年的下跌。

 

而在近期,这个加息力度变缓的信号也再次出现。11月,美联储11月加息75bp,这也是继美联储6月、7月、9月三次FOMC会议后第四次加息75个基点。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加息后,美联储表示,此后很可能会放缓加息速度,不再保持75个基点的大幅加息步伐。 因此,这很可能意味着货币收紧趋势的拐点已经出现。

 

尾声

 

在资本市场上,知道“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的人多,实际上这样做的人注定是少数。

 

不管是从过去还是未来的角度来看,市场空间广阔的中国医药行业、强者更强的全球龙头公司无疑都是“长坡厚雪”,在长期增长逻辑不变、短期边际变化改善的情况下,很可能已经具备的配置的价值。

 

毕竟,对于被动投资的指数产品来说,获得超额收益的源泉,其实就是在于能以低价买入具有长期竞争力的行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