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它为维护个人信息权益提供了充分保障,也为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数据生产要素的关键作用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以及数据并列作为五大要素。
一方面,引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可以进一步激发数据这一要素参与生产活动,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从根本上而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推动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分配公平的基础。因此,在提升市场效率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一些拥有较高数据禀赋的个体和企业。
另一方面,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还可以进一步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鼓励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大数据与科研创新的有机结合,推进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形成大数据产业体系,完善大数据产业链,使得大数据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
数据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伴随人的活动产生的,个人信息是国家数据要素最重要的基石。如果个人信息的界定和保护存在缺失,那么影响的不仅是个人体验,还会动摇国家的数据安全。
随着商业运作中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日渐成熟,部分商家利用互联网,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对用户日常行为、痕迹进行整理搜集,对用户个人信息、爱好、需求等进行反向定位,对用户信息进行二次加工,甚至在用户未同意的情况下发送垃圾信息,这对用户的隐私权、知情权、“安宁权”等都造成了危害,甚至会威胁人身安全。
据调查,网民遭遇的网络安全问题中个人信息泄露占比最高
多数网络犯罪以非法获取个人信息为基本前提,犯罪分子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对个人信息进行获取。如现阶段较常见的用木马攻击互联网用户的计算机设备,对其网上银行信息进行窃取,然后通过欺骗等方式获取用户手中的验证码,盗取用户与互联网“挂钩”的银行卡资金的网络犯罪。可见在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安全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犯罪的概率,维护社会稳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