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金融资产包括哪些科目(金融资产与投资实战之间的关系)

前面我们介绍了货币资金。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资产都是按流动性顺序排列的。流动性最强的排在最前面,毫无疑问流动性最好的是货币资金,其次就是金融资产。

什么是金融资产
变现快的资产。比如债券、股票、基金等,随时都可以变现这些资产,都统称之为金融资产。如下图

 

一、价值计算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也就是涨跌都计入利润表的盈亏,虽然没有卖,盈亏也会体现。也就是与涨跌有关,但和卖出与否无关。(类似股票账户里的股票资产,账面盈亏)。
比如买了一套房子的资产,房子价格涨了,期末的时候,那么账上的房子价格是房价涨了以后的价格来计算的,并且涨了的房价就应该计入利润里面去。假如你的房价从200万涨到300万。期末的时候,报表中的房价价格应该是按300万来计算,而不是买入时的200万。涨了100万的差额,计入利润。

1)交易性金融资产
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属于流动性资产。简单说,就是"玩短线"。赚短期(一年内)差价。价格涨跌计入利润表(即使没有卖)。注意交易两字。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应进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明细核算(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利润)。金融资产价格的涨跌算入你的盈亏。
公允价值
指公平恰当。不偏袒任何一方,比如二级市场价格(不绝对,如庄家控盘之类)。
是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也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
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
可以大体理解为市场公平价值。
优点:能够反映升值贬值情况
1)符合决策有用观的要求,能够及时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变化
2)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真实地反映交易的本质。反映市场直接或间接隐含在金融工具中的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的估计,利于金融工具等的核算与创新。
缺点:
1)可靠性差,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公允判断难度大,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人为提高评估价格骗取贷款或炒股;
2)使用信息成本高,在每个会计期末都要分析各种因素,对未来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判断需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3)可操作性差,在不存在市场交易的情况下,作为估计公允价值的现值技术在会计量中很难操作。

历史成本
又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是指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
优点:较强的可靠性、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缺点:
1)持续通货膨胀和物价剧烈变动时,难以真实反映一个企业当期的内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只能对确定的经济资源进行计量;
3)仅反映过去的交易事项,很难满足信息使用者对当前市场信息的需求,缺乏及时性和相关性。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

投资实战
针对拥有这个科目比较多的公司,可以结合股市和债市大盘走势预测公司(尤其是券商)业绩。

2)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该科目主要是指企业基于风险管理、战略投资需要等所作的指定;
通常是该金融资产不满足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条件时,企业可在符合某些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其按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玩『中长线』(一年以上),所谓『价值投资』。价格涨跌不影响利润,要『出售』后才能体现盈亏。这里一般指的是中长期类金融资产。

1)概念
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
(1)贷款和应收款项
(2)持有到期投资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比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归为此类。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资产

分红、出售之后差价都体现在”投资收益“(其它综合收益)。重点在于”出售“,出售计入利润,没有”出售“不计入利润。

2)财务处理
资产负债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就当以”公允价值“计算,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权益之资本公积——其它资本公积(在利润表”其它综合收益“列示,不影响净利润)。
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就将取得的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
(1)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计入投资收益;
(2)发生减值损失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外币性资产的汇总损益也应计入当期损益;
(3)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将取得的价差计入投资损益

顾名思义,要有”出售“才形成盈亏,注意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区别。
(1)期限不一样,前者是流动资产科目,后者是长期资产科目;
(2)都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但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影响不一样;前者计入利润表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利润;后者不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是通常计入其它综合收益,不影响利润。
公允价值变动不调整损益表,只影响资产负债表。标的公司盈亏,股价涨跌对损益表没有影响。

通过其它综合收益能够预测未来公司业绩变动情况,有一定的意义。
没有出售也就是无盈亏,账面亏损体现在“其它综合收益”。

3)投资实战
(1)其它综合收益是先行指标
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先计入其它综合收益,不影响本期利润,但意味着接下来财报期出售后可能带来实质性盈亏(投资收益),极可能是盈利先行指标。
(2)注意收益确认
没有出售不体现为“投资收益”,只有分红和卖出才能体现“投资收益”
(3)注意其它收益确认

三、持有到期的投资
在固定到期日的投资。比如债券等。
1、概念
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包括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
持有至到期投资通常具有长期性质,但期限较短(1年以内)的债券投资,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也可将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购入的股权投资算不算“持有至到期投资”?
因其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不能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2、计量
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但是,下列情况除外:
(1)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计量;
(2)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以及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构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

这个科目最多的公司是银行。

四、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债券下跌或者到期不能兑付等。
1、概念
企业就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就当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
简单来说,贷款减值准备也就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弥补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的准备金,相当于银行放款给客户后收不回来的坏账准备。比如银行贷款给客户5000万,企业由于倒闭到期不能还款,但这笔贷款有抵押物按照市价处置能收回3000万,则此时银行计提2000万元的贷款减值准备。
贷款减值准备意义:
满足政策要求,这部分资产仍归银行所有,而不是商业银行将实际失去这部分资产的财产权。也有银行在景气周期来调节利润。
2)衡量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三个主要指标
(1)拨贷比(贷款拨备率)
贷款减值准备/总贷款,不低于2.5%
(2)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贷款减值准备/不良贷款额,不低于150%
(3)不良率
不良贷款/贷款总额
3)贷款五级分类
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4)银行股最重要的两个重要动态指标
静态指标(某一时点):拨贷比、拨备覆盖率、不良率
要动态了解银行资产质量未来变化情况,需要看动态指标,即:迁徙率、逾期率
(1)迁徙率。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从正常级别,迁徙到关注、迁徙到次级、迁徙到可疑、迁徙到损失级别。
(2)逾期率。逾期即贷款到期未还。逾期率是不良贷款的先行指标,逾期越多,说明企业经营环境越难,往后转化成不良的概率就越高,未来资产质量压力就越大。反之,如果逾期率呈下降趋势,则意味着未来资产质量可能好转,虽然暂时不良率可能还处于上升阶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