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共同富裕、伟大建党精神、马克思主义、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就业优先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何德旭:发挥好金融的作用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指出,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关键是不断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进一步把“蛋糕”做大做好。尤其要重视金融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的重要作用,一是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着力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平衡性。三是要在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性上发力。同时,还要把“蛋糕”切好分好。在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都需发挥金融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还有较大增长空间,需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特别是要研究不同群体的发展需要,给予金融方面的支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们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要用好开发性金融,根据地方政府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开发性金融服务,引导多方资本参与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同时,要通过改革激发活力,重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的金融改革。
摘编自《经济日报》
【徐雅芬: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时代价值】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徐雅芬认为,深刻理解和领会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对于回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首先,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求真品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践品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拼搏品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奉献品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精神面貌,为党自身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其次,伟大建党精神是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内生动力。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和根基,为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与力量,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史,离不开伟大建党精神这一内生动力的强力支撑。最后,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丰厚滋养和历史文化底蕴,中国人民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摘编自《光明日报》
【沈永福:百年历程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永福表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描绘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历史证明,什么时候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我们的事业就能胜利前进;什么时候偏离马克思主义,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丰富和发展的。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这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为了人民,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拼搏奋斗中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同时,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我们党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展现了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
摘编自《人民日报》
【付卫东:持续发力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
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付卫东指出,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问题,2022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再次要求各地切实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简称“不低于”)落实工作,真正体现了“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以及“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的价值追求。那么,如何持续发力,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呢?一是进一步强化省级统筹。建立省级政府统筹的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保证同一省域内的同一地区、同一县域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大致相同。省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倾斜力度,采取专项转移支付的形式,依法保证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按时足额到位。 二是进一步强化县(区)政府责任。明确要求县(区)级政府负责人认真履行教育职责,将新增财政经费主要用于教育经费支出,将新增教育经费优先用于县(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经费支出。 三是进一步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强化财政预算公开,将“保工资”置于财政预算编制和现金支出的首位。 四是进一步强化督导责任。强化对党政“一把手”教育履责的考核,严格按时间节点要求通报各地的具体落实情况。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方家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
方家喜表示,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都把“就业优先”作为新一年工作部署的重中之重,根据这一政策指向,要把就业摆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政策优先位置,积极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稳就业就是稳居民收入的增长,这是提升全社会消费能力和企业投资水平的关键,也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安定的根本。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重压力,这要求我们在宏观政策上坚持就业优先,切实把就业指标作为宏观调控优先考虑的方向,推动财政、金融、投资、产业等政策聚力支持就业,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让经济增长更多惠及中低收入群体。继续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特别是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尤其是要要保障高校毕业生、返回国内就业的海外留学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精准政策靶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