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由勤笃学习网提供——本书汇集了几所考题风格相似的高校近年经济学考研真题,并对所选考研真题予以详细解答。具体包括:浙江工商大学811西方经济学(2014~2016真题)、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2013~2015真题)、浙江财经大学811经济学(2014~2016真题)、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4经济学(2011~2013真题)、北京工商大学801经济学(2011年、2013年真题),共计14套考研真题。
本书的适用对象主要有:
1.对专业课有较高要求,希望短期提升专业课水平以及解题能力的考生。本书所汇集的考研真题绝大部分考题非常经典、常见,且和其他同等院校考研真题部分考题非常相似,通过练习此类型考题有助于考生短期提升专业课水平以及解题能力。
2.报考所报目标院校历年真题很难搜集,冲刺阶段苦于找不到合适考题练习的考生。近年来,很多高校不对外提供考研真题,给考生复习备考带来很多的不便和不确定性。阅读本书,相信考生能很快了解考题难度、出题思路,从而增强信心,提高考试分数。特别要指出的是,本书对所选考研真题都予以详细解答,解答非常漂亮,建议考生一定要认真研究答题方法和解题思路,这对于考生复习备考以及考场作答非常有帮助。
资料来源:勤笃学习网
第一部分 浙江工商大学811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6年浙江工商大学811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
图片来源:勤笃学习网
2016年浙江工商大学811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生产可能性曲线
答: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将生产契约曲线转换到以商品为坐标轴的平面直角图上得到的转换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如技术、要素供给等)不变情况下,生产产品X与Y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的组合。曲线上的每一点必会满足
。生产可能性曲线具有如下特征:①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为负;②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即曲线自上而下变得越来越陡峭;③边际产品转换率等于两种产品的边际成本之比。
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区域是生产无效率区域,生产可能性外的区域是生产不可能区域,只有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才代表社会经济资源得到完全的利用,因而达到帕累托配置的产量组合一定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2.边际技术替代率
答:边际技术替代率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以MRTS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ΔK和ΔL分别表示资本投入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的变化量,劳动L对资本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对于任意一条给定的等产量曲线来说,当用劳动投入去替代资本投入时,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由增加劳动投入量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和由减少资本量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减少量必定是相等的,即必有:|ΔL·MPL|=|ΔK·MPK|。
整理得:
所以有MRTSLK-∆K/∆L=MPL/MPK,该式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3.社会总剩余
答:社会总剩余即社会总福利,是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之和。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的产生是由于不同消费者对同一种商品的不同数量评价不同,因此他们对这种商品的不同数量所愿意做出的最大支付也就不同。在厂商不能对消费者索取差别性价格的条件下,决定市场价格的是边际购买者(或边际购买量),他正是对这一产品评价最低的消费者。这样,那些非边际购买者(或边际购买量)就可以获得额外的“津贴”,这就产生了消费者剩余。就整个市场而言,消费者剩余是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以上的部分。
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产品卖价与他实际获得的产品卖价之间的差额。就单个生产者而言,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所获得的价格超出边际成本的部分。就整个市场而言,生产者剩余是供给曲线以上、市场价格以下部分。
综上可知,从几何的角度看,社会总剩余即为需求曲线之下、供给曲线之上的区域。
4.充分就业国民收入
答:充分就业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态。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这两种失业都是正常的。只有非自愿性失业消失,社会才算实现了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也可广义地理解为各种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又称潜在国民收入,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经济资源在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也就是该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一国在该时期内的最大产出能力。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也可以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来表示。如果总需求和总供给相交的均衡收入不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则政府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节使均衡收入达到充分就业时的均衡收入,即充分就业国民收入。
5.货币乘数
答:货币乘数又称为货币创造乘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指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使活期存款总和(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的倍数。如果是活期存款,它还能通过活期存款派生机制创造货币,公式为D=R/rd和D=R/(rd+re)(D为活期存款总额,R为原始存款,rd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e为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如果在存款创造机制中还存在现金流出,即贷款并不完全转化为存款,那么货币创造乘数为:k=1/(rd+re+rc),其中rc为现金—存款比率。此时,仅把活期存款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如果把活期存款和通货都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即M=D+Cu,同时,引入强力货币H(银行准备金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此时的货币创造公式如下:
图片来源:勤笃学习网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现金漏损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定期存款占存款的比例。货币乘数既可以使银行存款多倍扩大,又能使银行存款多倍收缩。因此,中央银行控制准备金和调整准备率对货币供给会产生重大影响。
6.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答: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一旦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会上移,工人会要求足以补偿物价上涨的更高的名义工资,而雇主则不愿在这个工资水平上提供就业,最终,失业率又恢复到“自然失业率”水平。无论政府如何继续采取通货膨胀政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