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实践中运用的经济学理论模型)

发展经济学理论较多,从各个角度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从贫困中走出来,实现经济高速发展,书中有很多比较不错的理论模型,这里提出一些理论模型,这些理论模型可以触类旁通,拓展到很多地方的应用之中。

1. 配第--克拉克命题:

内容:该模型内容主旨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的人数比起从事工业的人数相对减少,从事工业的人数比起从事服务业的人数又相对减少,这是一种”产业软化”的情况。

应用:为二元经济结构的人口流动打下基础,这种人口流动模型也体现了一种利益驱使,哪边的收益更高,人就会往那边移动。

2. 哈罗德多马模型

内容:G=S/K,增长率=储蓄率除以资本--产出比

应用:储蓄率越高,产出的增长率也就越快,当然条件就是储蓄可以有效的转化为投资,且资本产出比不变,从这里我们还可以联想到“节俭的悖论”人们越节俭,储蓄的财富越多,人们就越富有,可是从凯恩斯的角度出发,储蓄不可以转化为投资,只有去增加消费才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因此节俭的悖论是站在凯恩斯的角度来考虑的,如果站在哈罗德--多马模型的角度来讲,就没有节俭悖论这一说法。

3.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Y=k×α+l×β+g

内容:产出增长率等于资本增长率乘以资本对应份额加上劳动增长率乘以劳动对应份额加上技术进步而获得的产出增长率。

应用:该增长模型是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推导而来,得到的结论是经济的增长主要是来着与外生的技术进步,资本和劳动的增只会带来短期的增长,无法实现长期的增长。这里的技术进步还可以联想到索罗余量,其实索罗余量的概念是更加广的。当然我们也要联想到,如果把技术进步内生化,那么就得到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就是所谓的AK生产函数。

4.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G=∏(sp-sw)+sw/k

内容:Sp为资本家的储蓄率,sw为工人的储蓄率,∏为利润率,k为资本产出比

该模型的含义是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经济增长率决定于利润率的高低以及资本和工人两个阶级的储蓄倾向。

应用:这是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一个推广,把储蓄又分为资本家的储蓄和工人的储蓄一谈,其实该模更加注重收入的分配。

5. 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

 

含义: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状况会先恶化后改善。

应用:为什么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增长的过程中会导致基尼系数先上升呢,其实就是因为在一开始,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大量的往工业部门转移,工业部门的工资和农业部门的工资相差较大,人口的转移会使收入不平等差异越来越大,所以基尼系数就会提高,后面由于人们开始重视农业的发展,农村部门的工资水平开始上升,由于粮食的供给会影响到工业部门的发展,所以慢慢的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差距又开始缩小,基尼系数又开始下降。倒U型模型的应用还是非常广泛的。

6. 罗斯托增长六阶段:

内容: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大规模高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应用:六个阶段从一个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演变的过程,体现出一个动态化过程。

7.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内容:两条路径:一条是供给方面: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

一条是需求方面:低收入--低购买力--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

应用:分别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体现出多角度考虑的思路。再者,两条路径的最终结果都是引起低的收入,体现不同的研究路径会达到同一结果的思路。

8. 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其实就是低水平均衡点和一个高水平均衡点,跳过低水平均衡点才可以实现经济的增长,否则无论怎么发展,都会沦落在这个地水平均衡中。)

9. 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

一个因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另外一个因素也发生变化,产生次级变化,强化先前的因素,使经济发展过程沿着原先的因素发展方向发展。

10. 大推进理论

一个国家要改变自己的经济面貌,必须全面地大规模地进行投资,特别是要重视基础设施的投资。

11. 临界最小努力理论

要打破恶性循环,首先必须使投资率大到足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的增长。

12. 教育深化理论

由于求职者供过于求,首先被拒于现代部门之外的是小学生,其次是中学毕业生,在这种情况下,现代部门就倾向于雇佣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去做原来由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所做的工作。

13. 刘易斯模型

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一个传统部门一个现代部门,传统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向现代工业部门流动,为工业部门扩大生产提供劳动力和资本供给。

14. 拉尼斯--费模型

用一种从动态角度研究农业和工业均衡增长的二元结构理论。他们认为因农业生产率提高而出现农业剩余是农业劳动力流入工业部门的先决条件。

15. 平衡增长理论和不平衡增长理论

平衡增长理论认为在各个部门和产业应当同时投资推进经济发展的经济学主张。

不平衡增长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应有选择地在某些部门进行投资,通过其外部经济使其他部门逐步得到发展的经济学说。

16. “发展极”理论

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先导部门或者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者行业,在一些地区或大城市集聚,形成一种资本集中,技术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果。自身的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辐射作用的“发展极”,通过具有“发展极”这些地区的优先发展,可以带动邻近地区的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