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证券市场投资来说,有效市场理论一直是一个十分有争议的话题。有效市场理论的信徒视其为不容辩驳的经典、否定者则认为它不过是一堆理论垃圾。有效市场理论究竟说了点啥,对实际投资到底有没有用?
美国著名金融学家FAMA于1965年正式提出了有效市场理论EMH。有效市场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有关股票的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当中,其中包括企业当前和未来的价值,除非存在市场操纵,否则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分析以往价格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
有效市场理论又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
1. 弱式有效市场
在弱式有效市场中,证券的市场价格充分反映了证券所有的历史量价信息,针对证券的技术分析失去作用。
2. 半强式有效市场
在半强式有效市场中,证券的市场价格充分反映了证券的量价信息及基本面信息,针对证券的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都失去作用。
3. 强式有效市场
在强式有效市场中,证券的市场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与证券相关的所有信息。不仅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失去作用,甚至凭借内幕消息也无法获取超额利润。
有效市场理论受到攻击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假设前提太过于严格而且脱离实际。例如,它要求证券市场法律健全、透明度高、公平公正、竞争充分、投资者理性且充分掌握对市场信息的分析能力,能够对市场信息做出迅速及合理的反应。而且,有效市场理论还意味着针对市场的分析研究是无用和徒劳的,进行主动型投资的投资者无法持续获得超出市场表现的收益。
有效市场理论无疑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因此就攻击它是理论垃圾显然是理解还不够深入。抛开它的理论意义不谈,它对实际投资的帮助至少有以下几点:
1. 指明了市场的发展方向
证券市场的有效性目前还不足够,但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证券市场总体的有效性一定是持续提升的。
2. 超额收益主要产生于极端情况
有效市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理性的投资者。在市场环境平静的情况下,理性投资相对相对比较容易做到。但在暴涨暴跌、重大事件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充分的理性就很不容易,但这也正是产生超额收益的大好时机。
3. 理性的分析研究能力至关重要
有效市场要求充分及时的反映信息,这就意味着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投资者将在市场中处于劣势。他们不但无法超越市场,还将落后于市场、成为为其它投资者贡献超额收益的人群。因此,不断学习、刻苦研究对于主动型投资至关重要,做不到这一点的人还是尽早转向被动投资为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